直接省略中国?联合国要 “搬家”,最新迁址决定,古特雷斯正式敲定,惊动了国际? 这场荒诞剧的背后,是一笔拖了许久的巨款。作为承担 22% 常规预算的国家,美国累计拖欠的会费和维和摊款已达 28 亿美元,这笔钱相当于联合国全年常规预算的 75%。资金缺口像雪球越滚越大,总部不仅付不起电费暖气费,连日常运转都难以为继。 更棘手的是,钱的问题还夹杂着政治难题。按《联合国总部协定》,东道国得保证各国代表顺利入境,可过去十年里,至少 37 名成员国高级官员遭遇签证拖延或拒签。有非洲外交官吐槽,去纽约开会像闯重重关卡,连国家元首的签证都曾被突然撤销。 “搬家” 的呼声就这样从偶然议论变成了严肃议题。古特雷斯并没有敲定整体迁址,而是推出了职能分散方案 —— 把部分核心业务从纽约搬出去,分散到其他国家。这不是要彻底离开纽约,更像是给联合国找 “备用办公点”,避免被单一地点的问题困住。 有意思的是,这份分散计划起初没提到中国。要知道,中国连续十二年全额缴清会费,占常规预算的 15% 以上,还是第二大维和出资国。上海早就承接了六个联合国下属机构,其中的亚太创新中心已经主导了多项跨国评估工作,基础设施和履约记录都很扎实。 不选中国的考量其实不难理解。作为常任理事国,协调起来需要更谨慎,加上地缘因素的考量,让方案制定者多了层顾虑。反观其他备选,东京受限于盟友关系缺乏自主空间,新加坡则因国土狭小难以承载大规模机构。 但现实需求正在悄悄改变局面。上海虹桥商务区已经规划了专属的国际组织园区,还配套了永久居留、跨境数据流动等试点政策。虽然官方从没提过 “搬迁”,只说支持联合国改革,但行动上的准备有目共睹。 现在的联合国更像是在进行一场 “无宣言的转场”。安理会还在纽约开会,但很多重要谈判已经先在内罗毕或曼谷达成共识,到纽约只是走个程序。纽约总部的建筑还在,但实际权威正在被稀释。 美国并非没表态,说过会很快缴纳 6.8 亿美元,但至今没有下文,甚至还提议取消 2026 财年的维和拨款。拖欠的 40 多亿美元,成了悬在联合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场风波说到底,不是谁要抢着当新中心,而是旧秩序出了问题。当东道主把义务当筹码,信用一点点流失,自然会有人站出来提供更可靠的平台。未来联合国会不会真的 “搬家” 不好说,但多极共治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你觉得联合国职能分散是正确选择吗?中国该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直接省略中国?联合国要“搬家”,最新迁址决定,古特雷斯正式敲定,惊动了国际?
朦胧烟雨楼
2025-10-10 12:21: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