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新四军徐佳标,站在淮阴城墙上,看着战友一个接一个倒在眼前。突然笑了,看了一眼腰间触碰不到的手榴弹,回过身,用自己的身躯堵住身后,不停喷射子弹的机关枪。 说起抗日战争末期的那些事儿,总让人感慨万千。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投降,这事儿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美苏英三国早就敲定要无条件接受,可那些盘踞在淮阴淮安的日伪军不甘心就这么完蛋。他们纠集了好几万兵力,依托城墙炮楼死守,妄图拖延时间等着国民党来接盘。淮阴这地方,本来就是苏北苏中淮南的交通要道,运河南北贯通,战略位置太关键了。日军撤回南京后,伪军第二十八师师长潘干臣还把周边伪常备旅和保安团拉进来,整编成七千多人,加上工事炮楼,觉得自己能顶一阵子。新四军第三师接到命令,得赶紧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避免他们继续分割根据地联系。 新四军第三师主力从淮南回师苏北,发起两淮战役。这仗打得紧迫,淮阴城墙高七八米,四道城门全是瓮城结构,外头护城河宽四十米水深两三米,桥上机枪封锁,城垛间炮楼林立,敌人工事修得密不透风。潘干臣这家伙气焰嚣张,自称城防固若金汤,还扬言要挡住新四军北上。第三师参谋长洪学智指挥,特务团负责南门突破,十旅二十八团打东门,二十九团做第二梯队,北门淮阴警卫团,西门射阳独立团和淮海新二团。9月6日下午三点,总攻拉开帷幕,轻重机枪迫击炮先火力压制,突击连推飞机炸弹到城门洞,可惜没爆,两发炮弹砸城楼也没啥效果,只能靠云梯刺刀手榴弹硬上。 徐佳标这小伙子,就在这场攻坚战里成了关键人物。他1926年出生在江苏灌云县东辛乡罗圩村,那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农家,家里就靠几亩薄田过活。抗日爆发后,日军扫荡村子,他爸被抓去当劳工,没几天就给杀了,扔回村口尸体上刀痕累累。母亲带着他四处逃荒,日子苦得没法说。1943年春,徐佳标17岁,在逃荒路上碰到新四军第三师招募队,当时队伍驻扎灌云附近破庙,分发干粮。他上前报名,脱下破鞋给领导看脚上老茧,证明自己能吃苦。身体瘦弱矮小,先分到炊事班,负责挑水煮饭,每天肩扛水桶从河边回来,肩膀压出红印。中午生火时,他总抽空溜到操场,握木棍练刺杀,汗水滴地上也不停。没多久,班长看他勤快,推荐转入战斗连队。 转连后,徐佳标跟着老兵学射击,趴草丛扣扳机,弹壳烫手。他上手快,1944年春一次伏击敌哨,他第一个跃出掩体,端枪冲上去,刺刀挑开铁丝网,一枪托砸中敌兵肩膀,缴了支步枪。夏天转移芦苇荡,他殿后,听到马蹄声卧倒泥地,拉手榴弹环甩出,炸翻三匹马。11月7日,新四军第三师成立特务团,他连队编入三营七连,升为五班班长,还入了党,被评为模范党员。连队骨干就得带好头,他严抓训练,战士们刺杀投弹过硬。 阜宁战役是徐佳标出名的开始。1945年4月24日,第三师打阜宁,26日晚顽固派石友三残部从鲁南逃苏北,向阜宁窜。徐佳标随连队埋伏路边林子,天黑潜行,光脚摸近敌先锋,空手夺一挺机关枪。敌队形乱,他又抢两挺,创造了徒手夺三枪的记录。战役结束,师部授他“阜宁战斗英雄”称号,特务团政治处在益林镇孙庄办“练兵模范徐佳标英雄事迹展”,画成连环画全团巡展。同年5月入党后,他调五班班长,带战士练杀敌本领。敌伪军对他生畏,巡逻加倍警戒,可总抓不住人。 淮阴战役,徐佳标主动请缨,率五班打南门突破。突击连通过护城河桥,架云梯登城。他背后插红旗,第一个爬梯,左手扶梯右手握枪,敌推打阻挡,他紧抓城墙向上。距城垛一步,云梯炸断,他抱住垛口鹞子翻身跃上,插红旗。战士们见旗飘扬,士气高,继续冲击。可伪军反扑,居高临下用弹雨刺刀封锁登城点。徐佳标抱着城垛争抢,敌马刀劈下,双手齐腕砍断,鲜血直流,人昏倒城垛边。战旗还迎风招展,第二梯队用人梯上,营长宋传海带队冲。 就在这当口,城墙暗堡枪眼打开,黑洞洞喷火舌,手榴弹飞出,切断突击队后续联系。敌机枪封锁桥头,战士们刚露头就倒,情况危急。徐佳标被枪炮声震醒,拖重伤身,用双肘撑地,一点一点爬向射孔,身后洒血迹。终于,使尽力气扑过去,用身体堵住枪口。机枪哑火,后续部队迅速通过桥冲城内。战友抱起遗体,只见腹部打成蜂窝,骨头内脏穿透,枪弹数不清,中无数弹,双腿也断,双眼怒视前方,大口张开。牺牲时才19岁。 这壮举直接促成胜利,一小时半全歼淮阴守敌八千余,潘干臣中弹毙命,城内孤立无援。新四军第三师189名官兵牺牲,陈毅军长电贺:“淮阴之战,赖指战员奋勇拼命,短时突入敌坚固据点,击毙敌酋。解放淮阴,使苏北苏中淮南淮北打成一片,殊堪嘉慰。”9月14日,城南公园万人祝捷大会,第三师指挥部师党委追授徐佳标“淮阴战斗英雄”称号,五班改名“徐佳标班”。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2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