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美贸易战虽然暂时停火了,但美国企业发现,以前那些中国大买家好像“一去不复返”了!就拿液化石油气来说,之前关税战升级时,7艘运往中国的美国货轮直接掉头去了东南亚。现在关税暂停了,按说该恢复了吧?结果大部分中国塑料厂宁愿买加拿大和中东的货,也不想再碰美国丙烷了。 先说说当初那 7 艘货轮掉头的事儿,那可不是小插曲。2023 年中美关税战升级时,美国液化石油气对中国的出口关税一下子涨到了 25%,中国塑料厂的采购成本凭空多了一大块。 当时那 7 艘货轮每艘都装了超过 4 万吨丙烷,本来是要运到中国广东、浙江的港口,供当地几十家塑料厂生产用的。可关税政策一出,塑料厂算了笔账:要是硬着头皮接货,成本得比之前高 300 多美元 / 吨,生产出来的塑料产品根本没利润,甚至可能亏本。 于是只能紧急通知美国供应商 “暂停收货”,那些货轮没办法,只能临时找下家,最后低价卖给了东南亚的工厂。这事儿不仅让美国供应商亏了运费,更让中国塑料厂心里犯了嘀咕:以后再从美国进货,万一关税又突然涨了,岂不是又要赔本?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塑料厂开始主动找新的货源。加拿大的丙烷资源本来就丰富,而且从加拿大西部通过管道运到西海岸港口,再装船运往中国,运输时间比从美国墨西哥湾出发还短 5 天左右,物流更稳定。 更关键的是,加拿大和中国签了长期能源合作协议,价格都是提前锁定的,不会像美国那样受关税政策波动影响。 中东的沙特、卡塔尔更是直接,为了抢中国市场,不仅给出了比美国低 5% 的长期合同价,还承诺提供免费的仓储服务,中国塑料厂要是暂时用不完丙烷,能存在中东的储罐里,啥时候需要再运,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 有一家浙江的大型塑料厂,之前每年要从美国采购 20 万吨丙烷,占总用量的 40%。关税战之后,他们先是试着从加拿大进了 5 万吨,发现不仅价格稳定,丙烷的纯度还比美国货高 0.5 个百分点,生产出来的塑料薄膜质量更稳定。 后来又和卡塔尔的能源公司签了 3 年长期合同,每年采购 15 万吨,价格比当时美国的报价低 120 美元 / 吨。现在这家塑料厂的采购清单里,已经完全没有美国丙烷的影子了,负责人说:“不是不想合作,是实在不敢再冒政策波动的风险,加拿大和中东的货源又稳又划算,没必要再换回去。” 美国能源企业也不是没努力过,关税暂停后,他们专门派了代表团来中国,找之前合作过的塑料厂谈合作,还提出了 “降价 10%”“延长付款期” 的优惠条件,可中国塑料厂大多不为所动。 有家山东的塑料厂老板说得实在:“之前关税说涨就涨,我们没办法才换了货源,现在和加拿大、中东的供应商合作得好好的,人家不仅价格稳定,还会根据我们的生产计划调整发货时间,要是再换回美国货,万一以后关税又变了,我们的生产线都得停,这风险承担不起。” 更让美国企业头疼的是,中国塑料厂还在抱团降低风险。2024 年初,广东、浙江、江苏的 20 多家大型塑料厂联合成立了 “丙烷采购联盟”,统一向加拿大、中东的供应商谈价,因为采购量够大,又把价格压低了 3%。 反观美国丙烷,因为失去了中国这个最大买家,库存越积越多,美国墨西哥湾的储罐利用率已经达到了 90%,不少供应商只能降价促销,甚至把丙烷加工成液化天然气卖给欧洲,利润比卖给中国时少了近四成。 其实不只是液化石油气,美国的大豆、棉花等农产品也面临类似的情况。关税战期间,中国买家转向了巴西、澳大利亚,现在就算美国取消了关税,中国买家也更愿意和这些新合作伙伴续长期合同。毕竟做生意最看重的就是稳定,谁也不想把 “鸡蛋” 放在一个政策随时可能波动的 “篮子” 里。 美国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个趋势,有篇报道里提到,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比 2019 年(关税战前)还低 18%,而巴西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却增长了 45%。 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也显示,2024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液化石油气占比,从 2019 年的 35% 降到了现在的 8%。 现在美国企业算是明白了,失去中国买家容易,再把他们拉回来难。关税暂停只是第一步,要想重新赢回信任,还得拿出更稳定的合作方案,消除中国企业对政策波动的担忧。可这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毕竟中国买家已经在其他市场找到了更靠谱的合作伙伴,谁也不愿意再轻易冒风险了。 对美国而言,这或许才是最令人不安的走向。贸易战的起点,是为了遏制中国;但它带来的结果,却是中国更坚定地走上脱离美国供应链的道路。 信源:路透社
美媒:中美贸易战虽然暂时停火了,但美国企业发现,以前那些中国大买家好像“一去不复
烟雨评社
2025-10-09 22:02:30
0
阅读:98
用户57xxx54
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