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俄罗斯以88万美元,将2艘退役航母,低价卖给韩国。不料韩国竟转卖给中

风城高山 2025-10-09 10:33:43

1995年,俄罗斯以88万美元,将2艘退役航母,低价卖给韩国。不料韩国竟转卖给中国,本以为赚了大便宜,没想到…… 这两艘退役航母分别是“明斯克”号和“新罗西斯克”号,都是苏联早期的基辅级航母。说是航母,其实更准确地说是“航空巡洋舰”,因为它们是当年苏联为应对美军航母而设计的一种兼具反舰导弹和舰载机功能的混合型战舰。   1980年代末,苏联解体前夕,这类舰艇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随着新一代航母技术的发展,基辅级的吨位、动力系统和舰载机配置都难以满足现代海军需求。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预算紧张,维持这些庞大的舰艇根本是个负担,因此选择退役并尽快处理掉。   韩国当时接手这两艘航母,并不是为了自己用。韩国海军没有航母编队的长期发展计划,更别说维护这类苏式装备所需的技术储备。   韩国的初衷非常现实:买来当废铁或者海上博物馆,赚点门票钱也好。其中“明斯克”号一度在釜山当作主题公园的一部分,吸引游客参观。   但这类舰艇年久失修,维护费用高昂,最后韩国决定出售。于是转手卖给了中国的民间企业。   当时中国一些企业开始对海军装备感兴趣,特别是对航母这类大型军舰的结构和布局研究。买回来到底干什么,中国没明说,但谁都能猜到,研究价值肯定是其中之一。   中国接手“明斯克”号后,把它停靠在深圳,改建成一个军事主题公园,对外开放,这段历史很多人都知道。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新罗西斯克”号并未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它被拆解,而其部分设备和结构则被用于技术研究。   很多军事观察者认为,正是通过这类“退役航母”的实物研究,中国逐步掌握了大型舰艇的设计逻辑、舱室布局、动力系统走向等关键知识点,为后续自主建造航母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这也为中国后来建造“辽宁”号乃至后续国产航母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考。   当年俄罗斯几乎没有意识到这两艘航母对中国的技术帮助有多大。原本只想甩掉包袱,换点外汇,结果却给中国递上了一份“航母启蒙教材”。   而韩国则成了中间过桥的转手者,自己没捞到多少实质性好处,但却无意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你说韩国亏了吗?倒也未必。   从商业角度讲,他们从中挣了一笔差价;但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他们可能没意识到,这笔交易对地区海军力量格局的影响远远超出了预期。   从这个角度看,1995年的这笔看似普通的二手交易,其实在中国航母发展史上起到了“破局”的作用。   如果没有这些早期的实物样本,中国要从零开始摸索航母体系,进度可能会慢上十年。   而“辽宁”号的出现,离不开“瓦良格”号的修复,而“瓦良格”的改装经验,又与此前对“明斯克”号的研究密不可分。   这种技术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俄罗斯当年显然没有预料到,中国能把“废铁”玩出花来。   以今天的视角回头看这笔交易,确实可以说是中国“捡了个便宜”。但这个便宜捡得不简单。它背后是中国技术人员的长期研究、系统解构和再建能力的体现。   韩国当年虽然是中间商,但并没有从这笔买卖中获得长期的战略收益。而俄罗斯虽然是卖方,却无意中帮助中国补全了航母技术的关键一环。   这也从侧面说明,军事装备的价值并不只是武器本身的价格,而在于它所承载的技术、经验和系统能力。88万美元买来的,不只是两艘老旧航母,更是一道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   所以说,这笔航母买卖看似波澜不惊,实则细思极恐。它让我们看到,在国际军事博弈中,所谓“二手货”可能隐藏着一国崛起的前奏;而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处理、转手,往往会成为后来者弯道超车的起点。   俄罗斯低价甩卖、韩国转手套利、中国接盘研究,这一连串动作背后,其实是一场关于技术转移、战略布局与国家命运的深度互动。 素材来源:俄罗斯海军即将进入“无航母”时代,曾有两艘出售给中国 2025-09-18 17:49·世界知识杂志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风城高山

风城高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