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打通瓦罕走廊是对的 阿富汗一直致力于打通瓦罕走廊。为此呢,他们不惜在未通

周律鸣法 2025-10-07 17:48:56

果然,不打通瓦罕走廊是对的 阿富汗一直致力于打通瓦罕走廊。为此呢,他们不惜在未通知我们的情况下,就把公路修到了边境,更是想要拿出了世界第二大铜矿埃纳克铜矿的开发权,以换取瓦罕走廊的打通。   在多次会谈中,阿富汗代表反复强调打通走廊的好处,希望中国能点头同意。但中国的回应始终很冷静,没有轻易接招。   这事儿听起来像极了“热脸贴冷屁股”,可背后其实藏着更深层的考量。   这片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区域全长约400公里,是中国与阿富汗唯一的陆地边界所在,但其中仅有约92公里属于两国接壤地段。   历史上,这条走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显、玄奘等古代高僧都曾由此西行。   然而现在的瓦罕走廊每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时间被大雪封山,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自2023年以来,阿富汗已完成己方一侧约50公里道路的建设,即所谓的“小帕米尔公路”。但他们修建的仅是初级土石路,缺乏护栏、排水系统和沥青铺设,实际通行能力有限。   面对阿富汗的积极推动,中国保持了相当的冷静。这种审慎态度事出有因,绝非偶然。   安全考量是中国最大的顾虑。阿富汗国内局势尚未完全稳定,恐怖主义势力依然活跃。   一旦打开瓦罕走廊这个“口子”,可能给极端思想和恐怖分子渗透到中国新疆地区提供通道。 毒品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风险。   阿富汗是全球主要毒品生产国,而中国对毒品采取零容忍政策。开放边境可能让禁毒努力事倍功半。   地缘政治因素同样复杂。美国在2019年曾出资1700万美元介入瓦罕公路建设,其“祸水东引”的意图不言而喻。   印度、俄罗斯等区域力量也在此有利益交织。中国不愿卷入大国博弈的漩涡。   从经济角度看,瓦罕走廊的实用价值有限。这条通道一年中仅有夏季可以通行,维护成本高昂。   相比之下,中国已通过中巴经济走廊等替代路线与阿富汗建立联系,这些通道虽然距离稍远,但稳定性更高。   2025年6月发生的事件证明中国的谨慎是正确的。阿富汗塔利班当局做出单方面决定,终止了与中国企业就阿姆河流域所签订的为期25年的石油勘探合同。   这一决定突如其来,理由牵强,显示出阿方政策的不可预测性。   阿富汗之所以急切想打通瓦罕走廊,是因为他们急需打破地理封锁。   作为内陆国家,阿富汗长期依赖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进行贸易,但两国关系时好时坏。瓦罕走廊被视为通往中国市场、融入“一带一路”的捷径。   然而对中国而言,这条走廊的潜在风险远大于收益。 中国并非没有提供替代方案。通过“中阿快线”等铁路运输项目,中国已为阿富汗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通道。   尽管这些路线并不途经瓦罕走廊,却依然具备推动两国贸易发展的作用。 中国坚守底线的不开放瓦罕走廊,体现的是一种战略定力。   在国际关系中,不是所有看似便捷的道路都值得走,有时绕远路反而更稳妥。中国看重的是长期稳定的合作,而非短期利益。   阿富汗终止与中国企业的石油合同后,迅速获得了欧盟1.8亿美元援助,俄罗斯也正式承认了塔利班政府。这种“平衡术”印证了中国的判断,阿富汗政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事实证明,中国不急于打通瓦罕走廊的决策是明智且有远见的。   国际合作如同下棋,不能只看眼前一步,而需通盘考虑。在涉及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谨慎不是保守,而是负责任的态度。   对中国而言,维护边境安全、防止恐怖主义渗透、遏制毒品流入,这些利益远远超过一条季节性通道带来的贸易增益。   中国愿意帮助阿富汗发展经济,但不能以牺牲自身安全为代价。路可以重修,信任一旦破裂却难再重建。   中国对瓦罕走廊的审慎态度,体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战略眼光。   时间会证明,只有建立在稳定与互信基础上的合作,才能真正经得起考验。             参考资料:坚守底线!迟迟不开放瓦罕走廊,就是早就看透了本质——网易新闻

0 阅读:94

猜你喜欢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