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再次改变态度, 相比于当地时间10月6日,要求这又要求那的,在当地时间10月7日,哈马斯代表团对国际社会宣布,与以色列间接谈判,取得突破,进展很顺利,双方将继续深化交换意见,以期待尽快达成共识。 说实在的,哈马斯这次态度的转变,真让人心里揪了一下又松了口气。要知道巴以冲突断断续续这么多年,尤其是加沙地带,早就被战火折腾得千疮百孔。之前双方针尖对麦芒,别说谈判,就连停火都难维持,这次能说“进展顺利”,背后肯定藏着不少外人看不到的努力。 咱们先看看哈马斯为啥会转变。加沙的情况有多难,联合国近几个月的报告说得很清楚:当地90%以上的居民喝不上安全饮用水,粮食缺口超过60%,医院里连基本的药品和床位都不够。老百姓在炮火里过日子,再硬的态度,也扛不住同胞受苦的现实啊。 以色列这边也有自己的考量。之前被扣押的人质问题一直是民众关注的焦点,去年底就有过一次人质交换,当时哈马斯释放105名以色列人质,以色列释放240名巴勒斯坦囚犯。这次谈判,人质议题大概率是核心,毕竟国内民众对亲人回家的呼声,谁也没法忽视。 国际社会这回的调解功不可没。埃及和卡塔尔一直是中间的“传声筒”,这俩国家前前后后撮合了好多次,光是今年上半年就秘密组织了3轮间接接触。没有他们在中间搭桥,哈马斯和以色列怕是连坐下来谈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话说回来,谈判“取得突破”不代表和平就稳了。过去这么多年,类似的“好消息”也不是没有过,可往往因为细节谈不拢,转眼又回到对峙状态。比如之前就因为边境口岸开放、人道援助进入的具体方案没谈妥,好好的停火协议硬是黄了。 但这次不一样的是,双方都提到了“深化交换意见”,说明不是走个过场。加沙的老百姓等不起了,以色列的家庭也盼着亲人平安,这种来自民间的期盼,就是推动谈判往前走的最大动力。咱们老百姓都明白,打仗最苦的永远是普通人,能坐下来谈,就有希望。 还有一点得提,国际社会的监督也很关键。联合国已经表态会持续关注谈判进程,不少国家也承诺,只要双方能达成共识,会在人道援助和重建方面出力。有了这些外部支持,双方违约的成本就高了,和平的底气也足了些。 当然,巴以之间的矛盾积了几十年,土地、宗教、难民这些老问题,哪一个都不是轻易能解决的。这次谈判就算达成共识,也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无数道坎要迈。但不管怎么说,从“互相叫板”到“深化意见”,这就是进步,就是给和平开了一扇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最新哈马斯消息10月7日晚,哈马斯透露,哈马斯与以色列当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结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