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彻底玩死中国,是绝不会只用一种手段的。”美国为了迫使我们放松稀土出口管制

史鉴奇谈 2025-10-07 10:02:10

“美国要彻底玩死中国,是绝不会只用一种手段的。”美国为了迫使我们放松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又宣布把全球最大几家半导体制造商用美国技术的许可豁免给取消了,在原本的芯片制裁外,又给我们的光刻胶和光刻机来了一刀“制裁”。   这招够阴,也够狠。事情得从我们的稀土反制说起。去年年底,我们亮出稀土这张王牌,直接禁止锗、镓两种关键稀土资源出口美国,这招一下就戳中了美军的痛处,他们的尖端装备交付立马变得捉襟见肘。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摆着,2023年我们占全球稀土矿产量超60%,加工阶段的控制更是高达92%,在全球稀土加工领域几乎握着垄断权。美国自己心里门儿清,它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都来自中国,想找替代门都没有。   欧洲企业先慌了神,德国和加拿大的厂商怨声载道,说中国的稀土供应几近枯竭,他们只能在恐慌里抢货。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锗直接暴跌40%,价格却飙到每公斤近5000美元,创下2011年以来的新高。英国《金融时报》都坦言,欧美的供应困难已经陷入“绝望”。   美国急了,但它不反思自己的制裁在先,反倒玩起了“连环套”。它直接拿半导体开刀,这可是我们的另一个痛点。8月底,美国联邦公报归档的文件明确了,要撤销三星、SK海力士、英特尔在华业务的“验证最终用户”授权。   这个授权可不是小事。有了它,这些企业能直接从美国进口芯片制造设备,不用逐笔申请许可证。撤销之后,每笔交易都得单独报批,等于给这些巨头在华工厂的脖子上套了根绳。   探索科技的首席分析师王树一看得明白,三星和海力士在华产能不小,短期内找非美替代根本来不及,产能外迁也没那么快,这波操作肯定会引发存储器供给紧张。更要命的是,这几家企业的中国工厂搞的都是NAND、DRAM这类关键存储芯片,它们一卡壳,国内不少下游企业就得断粮。   更狠的是制裁范围的扩大。美国这几年的芯片管制一直在升级,从2022年限制14nm以下先进制程,到2023年盯上中高端浸润式DUV光刻机,再到2024年底把140个中国半导体相关实体加进清单,几乎把国内装备零部件企业一网打尽。   现在它干脆连光刻胶、蚀刻机这些“卡脖子”的材料和设备都不放过,等于要彻底切断我们先进芯片的制造链条。要知道,没有光刻胶和光刻机,再先进的芯片设计也只是纸上谈兵,就像有了菜谱却没有锅灶,根本做不出菜。   美国打得一手如意算盘。它觉得稀土卡着它的装备制造,芯片卡着我们的科技发展,两边一权衡,我们迟早得在稀土管制上松口。可它忘了,我们早就从美国的制裁里学乖了,早就开始建自己的出口管制体系。   国观智库的学者朱俊玮说得对,我们最初就是从美国的全面制裁制度里汲取的灵感,一直在建自己的反制手段。现在我们对稀土磁铁行业都引入了跟踪系统,生产商得在线提交交易量、客户名称这些细节,全球供应链的脉络我们看得一清二楚。   这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美国很头疼。路透社都承认,稀土成了我们“更好、更有针对性的贸易战武器”。欧洲汽车供应商已经因为稀土库存耗尽关了生产线,日本几百家供应商等着我们批出口许可证,就怕生产中断。   美国的制裁还在反噬自己的盟友。三星、SK海力士这些企业在华砸了巨额投资,现在许可证一卡,它们要么产能冻结,要么就得把资本开支外迁,损失可不是小数目。业内人士都看得出来,美国这么干是损害盟友利益,最终会加速非美生态壮大。   我们这边也没坐以待毙。长江存储正抓紧和中微公司、北方华创这些本土设备商深化合作,加速替换外国设备。存储国产化的窗口被彻底打开,长鑫存储这些国产厂商直接迎来了发展机遇。中微、拓荆这些设备企业的国产替代紧迫性陡增,反而被逼出了动力。   美国想靠“组合拳”逼我们就范,其实打错了算盘。它忘了稀土加工我们有92%的控制权,就算欧洲跟着它砸钱买稀土,最终源头还是指向中国,中间不过多了几个美国中间商。它也忘了我们的反制不是瞎比划,而是有实打实的产业根基。   更关键的是,我们从来没把希望寄托在单一领域的博弈上。稀土管制是防御,国产替代是进攻,一守一攻之间,我们正在搭建自己的安全网。美国撤销许可豁免给了120天缓冲期,这期间我们的替代速度只会更快。   那些觉得靠制裁就能拿捏我们的人,根本没看清现实。我们仿造美国建立的出口许可制度,正在变成精准打击的“手术刀”。而美国的广谱制裁,反而在倒逼我们补全产业链短板。   这场博弈里,谁也别想轻易获胜。但有一点很明确,美国想靠多线打压就逼我们让步,纯属异想天开。我们的稀土牌有产业根基,我们的科技突围有企业在冲锋,这两条腿走路,再难也能站稳。

0 阅读:56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