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毙命!打了三年,俄军终于找到了乌克兰真正的“七寸”!当那座70年代的苏联变电站被炸成废铁时,顿巴斯前线20万乌军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 这一下可不是炸了个普通目标,等于直接掐断了乌军的电力命脉。 从60年代开始,苏联在乌克兰砸钱建电站,光是扎波罗热热电站1972年投用后,发电能力就占了全国电网的四分之一。更关键的是那些750千伏变电站,全国拢共就6座,顿巴斯的“顿巴斯750变电站”就是其中之一。 这地方直接管着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供电,等于前线的电闸全靠它控制,这些设施设计寿命虽长,可几十年没大换过,一旦被炸,修都没法快修。 俄军早前没往这上面使劲,估计是走了不少弯路,前两年要么跟乌军在巴赫穆特拼消耗,要么反击乌军炸俄炼油厂的行动,没摸到根本。直到2025年秋天才回过味来,趁着美国军援没到位的空当动了手。 美国8月底批了8.25亿美元的增程弹药,要六周才交货,俄军正好抓住这个间隙下了狠手,法新社分析得明白,这是大规模攻势前的针对性打击,专门砸乌军的后勤根基。 这回动手的力度着实不小,法国媒体统计,9月份俄军光自杀式无人机就扔了5638架,导弹185枚,创了单次轰炸的纪录。炸那座老变电站用的是伊朗产的“沙赫德-136”,也就是俄军改名的“天竺葵-2”,华尔街日报采访过乌军第92机械化旅的军官,说这玩意儿天天盯着要害炸,防都防不住。变电站一塌,顿巴斯前线立马陷入瘫痪。 最先失灵的是通讯和雷达,乌军的指挥系统全靠电力撑着,电压一断,对讲机没了信号,无人机没法引导,前线部队跟瞎了一样。俄国防部后来通报,顺势摧毁了乌军20辆载着100架无人机的卡车,就是因为这些无人机没了电力支持,根本飞不起来。 之前乌军还能靠雷达预警俄军动向,现在雷达屏幕一片黑,俄军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过来都没法提前察觉。 后勤线跟着断了档,运弹药的卡车没了电力驱动的调度系统,只能在公路上瞎闯,好多物资堆在半路送不上去。顿巴斯燃料和能源公司旗下4座火电厂也被炸坏,乌军发电量早就满足不了需求,全靠从欧洲进口,可变电站一炸,输电线路断了,从罗马尼亚输来的电根本送不到前线,士兵们连取暖的设备都开不了。 士兵的士气更是跌到了谷底,被俘的乌军第58旅中尉说,他们70个人里就10个会用机枪,只训了一周就上了前线,3天就损失350人。现在没了电,伤兵的医疗器材用不了,吃的也没法加热,好多人直接拒绝去阵地。泽连斯基虽然喊着要入盟,可前线士兵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没了,哪还有心思打仗。 俄军事专家哈特列夫说得对,这是故意趁美援交接的空当砸乌军的根基,电力一断,军工生产停了,后勤跟不上,武器用不了,20万乌军等于被捆住了手脚,之前俄军攻了那么久没拿下的阵地,现在没了电力掩护,很快就被俄军控制。 说到底,这就是抓住了乌克兰的命门,乌克兰电网继承自苏联,750千伏线路比中国早用了38年,可也意味着设备老旧、节点集中,一旦被端掉就很难恢复。乌能源部说要修,可技术人员要么受伤要么没法靠近,零件也早就断供了。顿巴斯前线的乌军没了电力,就像没了油的坦克,只能被动挨揍。 打了三年终于找准七寸,俄军这招算是打在了点子上,之前澳门回归靠解放军入驻稳住局面,这儿则是一炸变电站定了战局,本质都是掐准了对方最离不开的东西。现在顿巴斯前线的乌军进退两难,命运早就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了。
俄罗斯终于明白了,要保护俄罗斯炼油厂,什么S-300,什么S-400防空导弹都没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