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报道,重庆,一女子因为要女儿给侄儿让出一个屋子住,女儿不愿意,就打了她

脚步丈量远方 2025-10-05 11:17:41

9月24日报道,重庆,一女子因为要女儿给侄儿让出一个屋子住,女儿不愿意,就打了她一耳光,谁料,女儿一气之下竟离家出走10年未归,为寻找女儿的踪迹,女子花光了所有积蓄,如今边打工边找人,可始终没有任何消息,无奈之下,只好寻求媒体的帮助... 女子姓周,今年58岁,女儿小敏离家那年刚满16岁。那会儿小敏正读高二,房间里摆着她攒了半年零花钱买的书桌,墙上贴满了错题本和喜欢的乐队海报,连窗帘都是她自己选的浅蓝色。 周女士的弟弟当时刚和妻子离婚,带着8岁的侄儿没地方落脚,天天来家里哭求。周女士看着弟弟可怜,又想着小敏的房间比客厅宽敞,没跟女儿商量就拍了板,说“你侄儿暂时住你屋,你先跟我睡主卧,等你弟稳定了就搬走”。 小敏当时就急了,说那是她唯一能安静写作业的地方,侄儿调皮爱翻东西,她的课本和笔记要是丢了怎么办。周女士觉得女儿不懂事,亲戚有难哪能不帮,两人吵了起来,话赶话里周女士没忍住,抬手就给了小敏一耳光。 清脆的响声落下来,小敏捂着脸盯着她,眼泪没掉,只说了句“这个家我待不下去了”,当天晚上就收拾了几件衣服,趁着周女士睡熟悄悄走了。 一开始周女士没太当回事,以为女儿气消了就会回来,还跟邻居抱怨“现在的孩子太娇惯,说两句就耍脾气”。可等了三天,小敏没回学校,也没联系任何同学,周女士才慌了神。 她去小敏常去的书店、公园找,问遍了女儿的朋友,甚至去了火车站和汽车站,可连一点踪迹都没找到。那时候她才想起,自己从没问过小敏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只觉得“家长说了算”天经地义。 接下来的10年,周女士把家里的积蓄全投进了寻女路。 她打印了上万张寻人启事,从重庆主城贴到周边区县,后来又去了成都、贵阳这些小敏可能去的城市。一开始她还能雇人帮忙找,后来钱花光了,就自己背着行李打工,在餐馆洗过碗,在工地搬过砖,住过10块钱一晚的大通铺。 每次发了工资,除了留够基本生活费,剩下的全用来更新寻人启事,或者给提供线索的人发酬金,可每次满怀希望赶过去,都是空欢喜一场。 有一次在贵阳,有人说见过跟小敏长得像的姑娘,周女士连夜坐火车赶过去,结果找到的人只是眉眼相似。那天她在陌生的街头蹲了很久,手里攥着小敏16岁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儿还带着牙套,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梨涡。 她突然想起,小敏小时候总黏着她,会把幼儿园发的小饼干偷偷留一半带回来,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两人说话越来越少,她总觉得女儿长大了就该听话,却忘了问女儿想要什么。 现在周女士还住在原来的老房子里,小敏的房间一直没动过。浅蓝色的窗帘洗得发白,书桌上还摆着那本没写完的错题本,扉页上小敏写着“考上重庆大学,带妈妈去看樱花”。 周女士每天下班回来,都会把房间打扫一遍,把女儿的旧毛衣拿出来晒一晒,好像女儿随时会推门进来,喊她一声“妈”。 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见到小敏,哪怕只是说一句“对不起”,告诉女儿当年她不该不问缘由就动手,不该忽略女儿的感受。 其实很多家庭矛盾,都藏在“我是为你好”的强势里。周女士不是不爱女儿,只是她把亲情当成了理所当然的掌控,忘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 那一巴掌打在小敏脸上,更伤了孩子心里对家的信任,而这10年的寻找和后悔,不过是在为当初的冲动买单。亲情里从没有什么“理所当然”,多一点倾听,少一点强势,才不会让一时的争执,变成一辈子的遗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06

评论列表

习惯就好

习惯就好

5
2025-10-05 11:49

伏地魔吗?

蓝星一兔子

蓝星一兔子

3
2025-10-05 23:46

女儿这么要强!?

奋斗

奋斗

3
2025-10-05 11:54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用户10xxx08

用户10xxx08

2
2025-10-05 11:31

失去了才想起珍惜,这种人不值得同情。

用户17xxx44

用户17xxx44

1
2025-10-05 18:49

估计要人养老了才找女儿的吧!找你侄儿养来啊!当年那巴掌不是很厉害的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