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正在竞选国民党主席的郑丽文说,请大陆的一些朋友不要对台湾喊打喊杀。要知道台湾被清朝抛弃后,被日本殖民50年。台湾人吃了很多的苦。早期还被日本人欺负,被杀害了很多人。 1895 年的变局,让台湾陷入长达半世纪的殖民统治。 日本首任 “台湾总督” 在台北举行 “始政仪式”,拉开专制统治序幕。 随后出台的 “六三法” 赋予总督独裁权力,《匪徒刑罚令》允许军警对反抗者格杀勿论,《保甲条例》推行连坐制度,让台湾社会笼罩在恐怖之中。 军队、宪兵、警察构成的 “三段警备制”,将监控网络铺遍全岛每个角落。 经济掠夺随之而来。 日本以 “土地调查” 为名,强占 96% 的山林与 14% 的耕地,建立大型甘蔗种植园与制糖厂。 蔗农辛苦种植的甘蔗只能卖给日本会社,100 斤甘蔗仅得 6 毛钱,一万斤收入不够覆盖成本零头,而 90% 以上的蔗糖被输往日本。 稻米产量逐年增长,台湾人却只能以地瓜度日,1935 年时 99% 的大米被强行运往日本。 阿里山的珍贵木材被大量砍伐,黄金资源遭疯狂开采,修建的铁路公路不过是输送资源的血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人力资源掠夺愈发残酷。 20 多万台湾青年被强征为军夫或士兵,送往南洋及大陆战场。原住民组成的 “高砂义勇队” 有 3 万多人战死,灵位竟被送入靖国神社,多年后遗族仍在为撤灵与道歉奔走。 文化层面的侵蚀同样猛烈,“皇民化运动” 试图割裂台湾与中华文化的联系,却始终未能斩断血脉根基。 这些苦难并非孤立存在,大陆始终与台湾同胞站在一起。 殖民初期,丘逢甲等人组织义军抵抗,失败后悲愤写下 “四万万人同一哭”。抗战期间,无数台湾青年冲破封锁回到大陆,加入抗日队伍。 大陆民众从未遗忘台湾,正如台湾同胞始终眷恋故土,这种情感在半个世纪里从未断绝。 郑丽文在竞选政见中强调,不应把大陆当作敌人,对岸的市场、技术人力是台湾重要资源。 这种认知与历史脉络相呼应。 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早已化作情感纽带。如今,大陆持续推进两岸经济合作,为台湾农产品开辟市场,让台胞在大陆就业、求学享有同等待遇。 这些举措延续着对共同命运的守护,与殖民时期的掠夺形成鲜明对比。 她在辩论中反驳 “两岸关系恶化源于大陆” 的说法,直指问题核心在于 “台独”。 这一表态印证着一个事实:两岸同胞共同的敌人是历史伤痛的制造者,而非彼此。 那些殖民时期的遗迹,既是苦难的见证,也是提醒两岸珍惜当下和平的警钟。 如今,国民党主席选举中对两岸和平的热议,反映出台湾民众对稳定的期盼。 从历史深处走来,两岸同胞都清楚,真正的安全源于血脉相连的信任,而非外部势力的介入。郑丽文提及的过往苦难,不应成为隔阂的借口,而应化作携手前行的动力。 历史无法改写,但未来可以塑造。那段被殖民的岁月留下的伤痛,早已融入两岸共同的记忆。 当这种记忆转化为对和平的共同守护,对发展的共同追求,两岸关系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毕竟,血脉亲情与历史共情,从来都是跨越海峡的最强力量。
若大陆攻台,下场最惨的不是台湾人?菲专家妄言:大陆应仔细权衡。高市早苗当选,台当
【20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