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穿插迂回战术那么厉害,为什么这招在俄乌战场上,俄军却没能发挥出效果?原因很简

瑶台倚仙风 2025-10-03 21:13:08

我军穿插迂回战术那么厉害,为什么这招在俄乌战场上,俄军却没能发挥出效果?原因很简单,这招太难,难到即使是军事强国开了天眼也模仿不来。营级的小范围包抄没那么复杂,但中国军队运用的是战役级穿插迂回,脱离后勤、没有总部指挥也能完成任务。像四渡赤水这样的经典战例,连美国西点军校都无法完全复制。 现代战场透明度太高了,俄乌战场到处都是卫星、无人机和电子侦察系统,任何大规模部队调动都像在聚光灯下跳舞。 俄军刚集结几个装甲旅准备迂回,乌军的星链卫星和“弹簧刀”无人机就盯上了,海马斯火箭炮隔着百公里就能精准洗地。 2022年俄军进攻基辅时,一个装甲纵队在公路上被乌军无人机追着炸了三天,最后只剩冒烟的残骸。这种情况下,别说战役级穿插,连营级迂回都得冒着被全歼的风险。 乌军防御体系比想象中更难啃,乌军在顿巴斯地区修了十年的堡垒,战壕、反坦克壕、碉堡群组成的纵深防御带,连结合部都有交叉火力覆盖。 俄军穿插部队一旦进入雷区,就会触发乌军预先埋设的炮射地雷,这种地雷能在半空中爆炸,专门对付装甲车辆顶部的薄弱装甲。 更狠的是乌军每个碉堡都配备了“毒刺”防空导弹和“标枪”反坦克导弹,形成远近结合的防御网。2023年扎波罗热战役中,俄军一个坦克营试图绕过正面防线,结果被乌军无人机引导的迫击炮集群炸得只剩三辆坦克逃回去。 俄军信息化水平跟不上节奏,中国军队的穿插战术背后,是北斗卫星导航、战场数据链和无人机实时侦察的支撑。 而俄军呢?卫星数量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大部分还是冷战时期的老古董。2024年乌军甚至用民用GPS干扰器,让俄军巡航导弹偏离目标。 更尴尬的是俄军前线部队经常用民用手机传递情报,乌军通过分析通讯信号,精准定位了多个俄军指挥部。2024年1月,乌军“爱国者”系统在赫尔松击落俄军A-50U预警机,直接导致俄军南线指挥瘫痪了三天。 后勤保障是俄军的致命短板,中国军队的穿插部队自带干粮和弹药,能在敌后坚持一周以上。而俄军呢?装甲部队每天需要消耗几百吨燃油和弹药,一旦脱离铁路线,补给车队就会被乌军无人机盯上。 2022年马里乌波尔战役,俄军一个机械化旅突进太快,结果后勤车队被乌军炸毁,士兵们只能靠吃野菜和缴获的乌军罐头充饥。更讽刺的是,俄军士兵穿的防弹衣还是苏联时期的“古董”,连现代步枪都防不住,前线士兵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这玩意儿还不如一块钢板”。 指挥体系僵化拖后腿,中国军队的穿插战术讲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线指挥官能根据战场变化灵活调整。而俄军还保留着苏联时期的“树形指挥体系”,一个连级行动都得层层上报。 2024年波克罗夫斯克战役,俄军突击队已经撕开乌军防线,但因为等待上级批准扩大战果,被乌军预备队反包围,最后只能丢下装备突围。西方智库分析,俄军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打击平均需要4个小时,而乌军通过星链系统能在15分钟内完成火力覆盖。 再加上俄军士兵训练水平参差不齐,中国军队的穿插部队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单兵作战能力和应变能力极强。 而俄军呢?大量新兵只接受了三个月的基础训练,连无人机操作都不会。2025年曝光的一段视频显示,俄军一个侦察小组在敌后迷路,竟然用手机导航,结果被乌军顺着信号找到,全队被俘。更搞笑的是,军甚至训练士兵使用冷兵器,在现代战场上,刺刀和工兵铲根本挡不住无人机和精确制导武器。 所以综合来看俄军不是不想用穿插迂回战术,而是现代战场环境、信息化水平、后勤保障和指挥体系等多方面的短板,让他们有心无力。 中国军队的穿插战术是建立在强大的体系支撑和几十年实战经验积累之上的,不是简单模仿就能学会的。俄乌战争的教训告诉我们,在高科技战争中,任何单一战术都难以奏效,只有构建全方位的体系优势,才能掌握战场主动权。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瑶台倚仙风

瑶台倚仙风

瑶台倚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