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反转! 美军中将马克·赫特林勇敢地对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提出了挑战,他表示,他们并非任人摆布的私人跟班,对于那些不合法的命令,他们坚决不会执行。 这位曾在伊拉克、阿富汗战场屡立战功的老将,选择在国防部例行会议上发难,背后是美军内部长期积累的制度性矛盾。 美军《统一军事司法法典》第92条明确规定:军人有权拒绝执行明显违法的命令。但什么是"明显违法",历来存在灰色地带。赫特林此次质疑的,是国防部长要求军方介入边境移民执法的指令。 根据1878年《民兵法案》,联邦政府调动军队参与国内执法需满足严格条件。赫格塞斯被指试图绕过这些限制,用"国家安全"名义行政治操作之实。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触动了职业军人的底线。 美国宪法确立文官治军原则,但特朗普政府时期这一传统受到挑战。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秘密条款,被曝赋予国防部长更大国内事务处置权,赫特林等将领认为,这模糊了军民职责边界。 更敏感的是人事安排。赫格塞斯任命的3名助理部长都是政治盟友,缺乏军事背景。这种"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让职业军官感到不安。 这一幕让人联想到1951年麦克阿瑟与杜鲁门的对决。但本质区别在于:当年是战略分歧,现在是法律争议。赫特林没有挑战总统权威,而是坚持程序正义,这种区别反映美军法治观念的进步。 更近的案例是2006年,多名退役将领公开批评拉姆斯菲尔德的管理风格,但现役军官集体发声实属首次。这种变化,说明美军内部监督机制正在强化。 美军目前在国内部署约3000人协助边境管控,但严格限于后勤支持。赫格塞斯被指试图扩大任务范围,让士兵直接参与拘捕行动。这违反《地方保安队法》对军队国内行动的限制。 尤其敏感的是武器使用规则,边境巡逻本身具有执法性质,若军人卷入,可能触发致命武力使用问题。这种风险,是职业军人最忌惮的。 美军法官体系具有高度独立性,军事上诉法院多次裁决,军人对命令有"合理怀疑权"。2024年该法院审理的"无人机操作员抗命案",确立了"明显违法命令可拒绝"的先例。 赫特林作为战区司令,身边配有资深军法官,他的表态显然经过法律评估,而非单纯情绪宣泄。这种依法抗命的做法,本身是对美国法治精神的捍卫。 2025年美国政治极化加剧,移民问题成为两党角力焦点。国防部被要求抽调10%的现役兵力支援边境,这种规模在和平时期实属罕见。军队高层担心,美军正在被工具化。 美国常年指责他国军队政治化,若自身出现类似问题,将严重损害道德权威。这种战略考量,也是高级将领的顾虑所在。 西点军校荣誉准则要求学员"不撒谎、不欺骗、不偷盗,也不容忍他人如此"。但当上级命令游走法律边缘时,中级军官面临忠实履职与坚守原则的两难。 赫特林的表态,实际上为下级军官提供了保护伞。有战区司令带头,营团级指挥官更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合法命令文书。这种自上而下的责任担当,正是职业军队的核心价值。 北约盟军司令部私下表达担忧,美军若陷入国内政治纷争,可能影响全球部署。特别是东欧驻军轮换计划,正需要国内兵力支持。 美国常年宣传"专业军队"模式,若被看到高层内斗,可能削弱对伙伴国家的吸引力。这种软实力损耗,比装备落后更难弥补。 赫特林并非孤例。陆军部长沃姆斯最近签发的《职业伦理指南》,明确要求军官"对非法命令有抵抗义务"。空军参谋长布朗在内部会议中,也强调"法律高于行政便利"。 这些迹象表明,美军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改革。其核心是重新确认:军队效忠的是宪法,而非任何个人或党派。这种定位调整,对未来美军发展影响深远。 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为三军总司令,但同时受国会制衡。目前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已启动调查,要求国防部提交命令记录。这种制衡机制,正是开国元勋设计的防错系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司法态度,联邦最高法院近年多次审理军政案件,大法官们倾向于限制行政扩权。这种司法立场,可能为类似争议提供最终解决方案。 赫特林中将的抗争,表面是命令合法性之争,实质是军队职业化与政治化的路线之争。当将军选择依法抗命而非盲目服从时,他守护的不仅是军事伦理,更是美国立国之本。 这场风波最终如何收场,将定义21世纪美军的本质属性。而其影响,必将超越国界,成为各国军队现代化进程中的经典案例。
美军前司令吐槽:他从军40年没见过这么离谱的……当美国媒体曝出赫格塞思大动干戈地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