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没有美国军人的直接参与,“战斧”导弹根本无法使用! 10月2日瓦尔代论坛上,普京一句话点破美国可能援乌“战斧”导弹的核心实质:没有美国军人直接上手,这玩意儿根本玩不转。这番表态不仅说透了武器背后的博弈,更撕开了战场局势与大国关系的真实面纱。 “战斧”巡航导弹名头确实响亮,1970年就已服役,如今最新款射程能到2800公里,能贴着50米以下的低空飞行,靠着GPS和地形比对把误差缩到1米以内。论威力,它能装454公斤高爆弹头,或是撒出166枚子炸弹,说是“战场重器”毫不夸张。 可在普京眼里,这不过是“徒有其表的威慑”——威力够大、威胁确实存在,却早算不上顶尖水准,更别提改变前线态势了。战场的根本逻辑从不是武器堆出来的,这点普京看得通透。乌克兰军队的困境哪是几枚导弹能补的? 就算无人机铺得像天罗地网,号称“坚不可摧”,没人操作、没人冲锋,防线还不是一戳就破?这就像给缺了根的桌子添雕花,再精致也站不稳。俄军推进的画面早给出了答案,俄罗斯电视台里那些镜头最真实不过:一次可能就两三个人往前挪,速度不算快,却步步扎实。 电子战系统先把对方火力压下去,再稳步推进,这套打法稳扎稳打,哪会被一款导弹打乱节奏?再说了,俄军对付西方援助武器早有经验。之前西方给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不也号称“高超音速杀器”?刚登场时确实造成些损失,可俄军防空系统很快就摸透了门道,到后来照样能把它打下来。 “战斧”能例外吗?普京的反问里藏着底气。俄军对付这类武器早有章法:先靠侦察把导弹存储点、发射平台摸清楚,再用“口径”“匕首”导弹敲掉源头,防空系统层层布防拦截空中目标。“战斧”飞得再隐蔽,也架不住俄军防空网持续升级,真到了战场,大概率还是落得“有来无回”的下场。 最关键的伏笔,藏在普京那句关于美军参与的断言里。“战斧”可不是步枪,扣扳机就行。它发射前要花几十个小时规划路线,把卫星地图、地形数据全输进去,飞行中还得靠反干扰GPS和指挥中心实时校准[__LINK_ICON]。乌克兰军队哪有这本事?没有美国军人手把手教操作、做规划、搞维护,这导弹就是一堆废铁。这已经不是“递武器”那么简单了,而是把美军直接拽进了战局,局势性质彻底变了味。 更让人揪心的是大国关系的走向。俄美关系好不容易透出点曙光,双方还在核领域维持着合作规模,这么一来岂不是要亲手掐灭希望?普京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美军直接参与操作“战斧”,意味着俄美从“间接博弈”滑向“直接接触”,风险会呈几何级攀升。这已经不是“损害关系”能概括的,而是把两国拖进了全新的危险阶段。 有人或许会问,“战斧”射程够远、精度够高,真不会影响战局吗?答案藏在战场的本质里。现代战争从来不是“武器对决”,而是“体系对抗”。俄军有电子战压阵,有防空网兜底,更有稳步推进的地面力量,“战斧”再强也只是单点突破的武器,戳不破完整的作战体系。更何况乌克兰缺兵少将的根本问题不解决,给再多先进武器也只是“抱薪救火”,烧完了还是原样。 普京的表态里,既有对战场态势的清醒判断,更有对大国责任的提醒。“战斧”导弹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后把武器当棋子、把局势当赌注的算计。美军若真直接介入操作,可不是“援助”那么简单,而是给本就紧张的局势浇了桶油。 局势走向终究要看本质:武器改变不了人心向背,更扭转不了战场根本逻辑。俄军稳步推进的节奏不会变,防空系统升级的脚步不会停,而把美军拖入直接参与的泥潭,恐怕才是对地区安全最大的威胁。 这或许就是普京想让世界看清的真相——比起“战斧”的威力,人为制造的冲突升级才更值得警惕。
美军慌了,中国核潜艇悄无声息逼疯美军,鹰击-19让美国航母不敢靠近。 最近《
【4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