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的种种打压,目的就只有一个:要中国大量企业倒闭,让大量工人失去工作,让

史鉴奇谈 2025-10-02 08:01:30

美国对中国的种种打压,目的就只有一个:要中国大量企业倒闭,让大量工人失去工作,让失去的工人对抗政府,让中国经济刹车引发各种社会矛盾,让西方的颜色革命暴发,让中国像苏联一样失去执政权!   这不是凭空猜测,美国的每一步动作都透着这个狠劲。科技领域首当其冲成了主战场。拜登政府早年搞“小院高墙”战略,把遏制中国先进半导体制造能力当成核心目标。   2022年8月,拜登签署《芯片与科学法》,全面禁止美国及其盟友把高端芯片和相关半导体产品卖给中国。英伟达的A100、H100这些高端GPU直接被列入限制清单,连用于训练AI大模型的计算能力都想堵死。   紧接着,美国又对日本、荷兰施压,逼着这两个国家也限制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光刻机。2023年,它更是变本加厉,进一步收紧美国公司先进半导体的对华销售渠道。   特朗普上台后,策略换了但心思没变。他的政府居然和英伟达、超威达成协议,让这两家企业把出口中国芯片收入的15%上缴,才给发出口许可证。这种前所未有的操作,本质上还是想卡中国企业的脖子。   美国心里清楚,芯片是现代工业的“粮食”,从手机到汽车,从AI到智能制造,到处都离不了。它就是要通过断供芯片,让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没法生产,让下游的制造工厂被迫停工。   华为就曾遭过这样的重创,芯片断供后,手机业务一度陷入困境。美国盼着更多中国企业步华为后尘,盼着这些企业倒闭后,成千上万的工人涌到街头,盼着这种混乱成为颜色革命的温床。   科技打压还不够,美国连通信设备领域也没放过。特朗普在2017年就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者”,拉开了全方位遏制的序幕。   它在国际上大肆散布谣言,说华为、中兴的设备“留有后门”“会窃取数据”,甚至荒唐到污蔑这些设备“传播新冠病毒”。一番舆论造势后,美国直接出台法案,禁止这两家企业在美国销售设备。   202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拿出19亿美元,补贴电信运营商拆除中国企业的设备。可这钱根本不够用,到后来众议院又要追加30亿美元。   美国心里明白,通信设备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拆了中国的设备,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就会被封死。它盼着这些中国企业失去收入后裁员倒闭,盼着产业链断裂引发连锁反应,让中国经济增速刹车。   但美国没算到,中国企业的设备在很多地方根本无可替代。美国乡村地区的6000多个基站大多用的是华为设备,因为那些地方利润薄,欧美供应商根本看不上。   美国小型电信运营商LHTC公司的总裁就坦言,用华为设备前信号差、成本高,换了华为设备后几乎没出过故障,客服还特别高效。强行拆除这些设备,只会让美国乡村用户面临通信不畅、费用飙升的问题,甚至逼得一些小型电信企业破产。   可美国不管这些,只要能让中国企业受损,哪怕“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也在所不惜。它就是要通过这种不计代价的打压,搞垮中国的产业,制造经济困境。   为了达到目的,美国还在全球布局,试图切断中国企业的国际生路。特朗普在中东之行中,和海湾国家达成大规模AI芯片供应协议,卖给沙特1.8万枚英伟达高端芯片,还计划让阿联酋每年进口50万枚H100 GPU。   美国这么做,就是要绑定中东国家的资金,阻止它们投资中国技术,同时用美国的芯片和服务形成市场依赖,从规则层面遏制中国芯片的推广。它发布的“AI行动计划”更是明说,要防止其他国家依赖中国的AI模型或芯片。   美国的算盘打得精,它想通过控制全球市场,让中国企业失去国际订单,让工厂开不了工,让工人没活干。它盼着经济压力转化为社会矛盾,盼着这种矛盾成为颠覆政权的导火索。   但现实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它的技术封锁没能按住中国的科技进步,中国企业深度求索发布的DeepSeek-R1大模型,通过优化算法大幅降低了计算需求,硬是在封锁中打开了缺口。   英伟达、甲骨文这些美国科技巨头也怨声载道,它们觉得美国的管制是把市场拱手让给中国,最终损害的是美国企业的利益。黄仁勋、马斯克这些科技精英多次公开反对这种政策,可美国政府充耳不闻。   拆除中国通信设备的计划也进展不顺,只有12%的美国电信公司完成了拆除工作,三分之二的公司都喊着资金不足。中国企业反而在其他国家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美国的打压成了反向激励。   中国经济的韧性远超美国想象,企业没有坐以待毙,政府也在积极布局。美国想靠打压制造社会动荡、搞颜色革命的美梦,根本不可能实现。   它忘了,中国不是当年的苏联,中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更有团结应对挑战的凝聚力。美国的每一次打压,只会让中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只会让中国经济的根基扎得更稳。   那些想靠制造混乱颠覆中国政权的企图,最终只会像泡沫一样破灭。   官方信源:黄靖、郭皓宁:美国对华高科技竞争正转向市场控制_环球网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