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志愿军:浴血和平》,没想到三部曲,最感动我的是最后一部。看之前担心过,最后一部和谈戏占比高会不会显得沉闷,看完发现担心多余。一方面文戏本就是陈凯歌擅长所在,另一方面,和谈戏跟战争戏交叉进行,反而做到了张弛有度。
谈判从来不只发生在谈判桌上…美军一次次挑衅将和谈推至僵局。谈判桌上的针锋相对跟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形成互文。在谈判间隙里,电影里呈现了战争多样性。有极度惨烈的大场面战斗戏,有狭窄坑道里短兵相见戏,有敌我双方坦克追逐戏…每一场都惊心动魄。
是每一个志愿军战士以生命代价换来谈判桌上的主动权。美军谈判代表从一开始目中无人狂妄自傲到最后不得不接受停战协议…最后的停战看似是谈出来的,实则是打下来的。
这一部里有那么多名字都带给我无限感动:黄继光、林月明、赵安南、姚庆祥、孙醒、张孝文…他们有的人牺牲在战场上,有的人倒在病床上,而有的人,背负着另外一个人的信念继续坚毅的活着。
电影最后宏大情怀的收尾仍然是李晓一家细腻的情感。李晓送走了爸爸哥哥,送走了挚友…她日思夜想,最终还是遗憾未能接到爸爸的遗骸…可是当镜头转到当下,听着飞机共鸣,看着烈士遗骸归国的那一刻,还是忍不住感动。李晓用爸爸的钥匙打开了家门,那一刻他们都回家了。
最后的镜头,是高楼林立的万家灯火…在经历两个小时的连番轰炸后,这份安静,这分安宁,尤其显得来之不易,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