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

繁梦间 2025-09-30 12:49:20

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均未提交申请。 曾经奥运主办权是送上门都求之不得的无上荣光,可如今这份烫金的请柬,却越来越像一份高风险的投资协议,让无数城市望而却步。 看看那些前车之鉴吧,雅典奥运的宏伟场馆,如今不少已沦为荒草丛生的城市遗迹,蒙特利尔市更惨,为了还清一场盛会的债务,市民们勒紧裤腰带整整三十年,即便是近期的东京奥运会,预算从150亿美元一路飙升到超过300亿,最终留下一个巨大的财政窟窿。 问题出在哪?奥运会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有些不地道,国际奥委会(IOC)像个总包商,拿走了转播权和赞助费这些最肥的肉,却把场馆建设、长期维护这些硬骨头留给了主办城市。 就算巴黎奥运会想尽办法压缩成本,招商和门票销售依然困难重重,品牌的光环似乎不再那么好使了。 这种情况下,国际奥委会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眼神里充满了怀念,他们怀念的,是那个为世界呈现了一场“顶配”盛宴的2008年,那一年,31座新建场馆拔地而起,安保、食宿、服务无一不是顶级水准。 对比之下,后来东京奥运会给运动员睡纸板床,巴黎奥运会甚至不提供空调,这种“消费降级”让IOC愈发觉得,只有中国才能再现辉煌,所以他们频频暗示,希望上海、成都、广州这些大都市能站出来接棒,当发现中国城市毫无动静时,那份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但IOC没搞明白,不是中国办不起,而是中国城市的思路已经彻底变了,今天的上海、广州、成都,早已通过进博会、亚运会、大运会证明了自己,不再需要一场奥运会来“刷存在感”或寻求国际认可。 城市管理者们现在更关心的是市民的切身利益,他们认为,与其耗费巨资办一场14天的狂欢,不如把钱用在修地铁、建医院、盖学校上,那种“让世界看见我”的冲动,已经转变为“让市民过得好”的务实。 中国提出的“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新模式,就是这种转变的最好注脚,未来再申奥?除非这个项目能给城市带来实实在在的长远好处。 IOC的困境不止是中国的不接茬,放眼全球,能满足他们“有钱、有能力、有执行力”标准的理想伙伴,真的屈指可数了。 印度总理莫迪倒是热情高涨,但国内交通拥堵、基建缓慢,还有大型赛事腐败的前科,让人捏一把汗,沙特不差钱,可人权问题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坎,南非想当非洲第一个吃螃蟹的,奈何经验和设施都还差点火候,韩国呢?办过好几次了,民众有些审美疲劳,反对声音不小。 为了吸引客户,IOC也搞起了“降价促销”,允许跨城市联合申办,鼓励利用现有场馆,主打一个节俭办赛,可就连号称利用84%旧场馆的布里斯班,后期改造和运营费用还是超了预算。 这说明成本失控这个根本问题,IOC的改革并没能解决。 所以IOC的失望,本质上是一种旧时代范式与新时代现实的碰撞,中国城市的理性选择,不过是这场全球城市发展观念变革的一个缩影。 奥运会若想重拾魅力,需要的不是对往日辉煌的追忆,而是对自身价值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反思。 以上信息来源于新浪财经 奥运申办凉透,中国三城拒申2036奥运

0 阅读:668

评论列表

坏坏

坏坏

2
2025-09-30 13:16

奥运会应该砍下一半的项目或许有愿意接手的城市

猜你喜欢

繁梦间

繁梦间

不被定义,庆幸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