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见了世面的金将军,给朝鲜人民军定下了首要任务! 朝鲜领导人近日会见了该国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30 10:03:01

在中国见了世面的金将军,给朝鲜人民军定下了首要任务! 朝鲜领导人近日会见了该国核武器研究所等核部门科技人员,并强调继续增强国家的核武力应战态势,是朝鲜在安全环境方面,必须完成的“最优先课题”。   要读懂这个“最优先课题”的分量,得先看清朝鲜眼前的安全图景。8月刚结束的美韩“乙支自由护盾”联合军演,把半岛的紧张氛围推到了新高度。   这场从8月18日持续到28日的军事行动,早已不是简单的双边演练,英国军舰特意驶入釜山作战基地参与其中,让演习彻底变成了跨国联合军事协作。   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发言人直接点破本质,这场军演带着先发制人、突然袭击的明确企图,是对朝鲜主权的赤裸裸挑衅。紧接着,美韩还在持续强化军事存在,域内实力平衡被彻底打破,这种步步紧逼的态势,让朝鲜不得不把安全防线筑得更牢。   金正恩的决策从来不是被动应对,而是建立在实打实的技术突破之上。就在会见核部门人员前的10天,朝鲜导弹总局刚完成了一项里程碑式试验。   9月8日,利用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大功率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地上点火成功,这已是该型发动机的第9次试验,也是开发阶段的收官之作。   数据最有说服力,这台发动机的最大推力达到1971千牛,折算下来相当于200.99吨的起飞推力,这个数字直接对标上了美国“和平卫士”(MX)洲际弹道导弹的一级发动机水准,比美军现役民兵-3导弹的推力足足大了两倍多。能拿出这样的硬家伙,朝鲜才有底气把核武力建设摆在最高位置。   这型发动机的厉害之处不止于推力。8月31日,金正恩参观导弹工厂时,镜头里曾出现过一款未浇筑推进剂的大直径发动机壳体,以他的身高作为参照,壳体直径显然超过了2米,这个尺寸远超现有多数固体燃料洲际导弹。   更关键的是壳体材料,朝鲜采用了碳纤维增强塑料工艺,这种技术和美国MX导弹的制造工艺完全同源,连其他五常国家都还没在洲际导弹上应用这么大直径的复合材料壳体。   紧接着就是难度极高的装药浇筑环节,直径超2米的发动机内部,推进剂的牌号配比、药型设计、微孔控制,每一步都是生死攸关的技术难关,而朝鲜已经彻底攻克了这些难题。   三重技术突破的叠加,指向了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朝鲜正在打造一款重型洲际弹道导弹。   这款武器的性能瞄准了美国“和平卫士”的水平,后者能携带10个核弹头,投掷重量超过3.5吨,射程轻松覆盖12000千米以上,甚至能改造成轨道轰炸装置打击全球任何目标。   朝鲜的核战略虽不追求打击对方导弹发射井的超高精度,但这款导弹的射程足以覆盖美国全境,其巨大威力完全能承担战略威慑任务,用摧毁社会财富的方式遏制潜在对手的军事冒险。这种实打实的威慑能力,正是“核武力应战态势”的核心支撑。   金正恩的表态里藏着更深远的制度布局。他明确提出,朝鲜党和政府将为核技术部门“最优先提供和支援一切可持续发展可能性和条件”。   这不是临时承诺,而是对2023年宪法修改的延续落实,当年朝鲜已将核武力政策正式写入宪法,从根本法层面确立了核力量的地位。   早在2022年,朝鲜就通过最高人民会议颁布法令,明确核武力是“国家防卫力量的中枢”,并划定了作为最后手段使用核武器的条件。这种从法律到政策的层层保障,让核武力建设成为不可动摇的国家战略,每一步推进都有章可循。   外界其实能从朝鲜的行动里读懂深层逻辑。朝鲜的核战略看似带有进攻性色彩,比如这款重型导弹大概率会采用发射井部署,这种方式本身就暗含着“先发制人”的威慑意味,但本质上仍是对美韩军事压力的回应。   韩国世宗研究所专家郑成长就曾指出,朝鲜的立法行动展现了对自身技术的信心,也是为了在必要时获得使用核武的正当性,迫使对手修正敌对政策。   当美韩持续用军演炫耀武力,朝鲜只能用不断升级的核遏制力来寻求平衡,这正是“依靠强大遏制力维护和平”的现实逻辑。   金正恩在会见中特意听取了核物质生产部门2025年度产能扩建计划,还详细了解了核武器研究所的工作进展和新年度规划。   这些细节透露出明确信号,朝鲜的核武力建设不是停留在试验层面,而是进入了规模化、体系化推进的阶段。从发动机壳体的量产工艺到核物质的产能提升,从导弹技术的突破到核弹头的小型化适配,各个环节都在按计划推进。   这种系统性布局,让“增强应战态势”从口号变成了可落地的具体行动,每一项技术突破都在夯实战略威慑的根基。

0 阅读:357

评论列表

直立行走的百科全书

直立行走的百科全书

1
2025-09-30 19:26

不能让朝鲜拥有核武器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