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了,进度条就卡在75%,纹丝不动。 一艘航母,全世界都盯着的“肯尼迪”号,硬生生给干成了个“世纪烂尾楼”。你说搞笑不搞笑。 问题出在哪?说白了,心脏病。那个最新的电磁弹射器,就是把飞机“嗖”一下甩出去的那个东西,没劲儿。 这航母的底子,2015 年开工,2019 年就急匆匆下了水,当时美国海军拍着胸脯说 2024 年准能服役。可下水后才发现,麻烦全在后头。 最核心的电磁弹射系统(EMALS)压根没弄明白,就敢往航母上装。这玩意儿原理不复杂,靠电磁力拽着飞机飞,但关键是力道得稳、得够劲儿,还得少出毛病。 可美国选了条歪路,当年逆变器技术不成熟,就凑合着用中压交流系统,等于打弹弓没练准头就瞎使劲,能不能弹出去全看运气。 这 “心脏病” 有多严重?数据最能说明问题。设计的时候说这弹射器平均 4166 次才会出一次故障,结果呢?福特号先趟了坑,初期平均 240 次就坏一回,后来修来修去反而更差,跌到了 272 次。 肯尼迪号照搬了这套技术,毛病一点没少。2024 年圣诞节前夜的测试多丢人啊,第七架 F-35C 刚挂好弹准备弹射,系统突然哑火,加速度忽高忽低,战机直接被迫海上迫降,差点机毁人亡。 就这一次测试前,这弹射器已经累计故障 192 次了。你想想,飞行员上了甲板都得先祈祷,这哪是打仗的装备,简直是玩命的陷阱。 更要命的是这系统的 “连锁反应”。美国为了省事,让四套弹射器共用一套储能系统,就像四个水龙头接一根水管,一个堵了全没水。 2023 年一次海试,左侧弹射器的牵引杆断了,这玩意儿本来该稳稳拉住飞机蓄力,结果因为交流电忽大忽小的力道,硬生生被扯成两截。就这一个小零件坏了,另外三套弹射器全停了,修了整整三天才勉强能用,这期间航母就是个没牙的老虎。 反观咱们的福建舰,用的中压直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比它高 30%,实际测试里 3200 次弹射才出一回故障,甚至创下过连续 6000 次无故障的纪录,两相对比,美国这技术真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不仅如此,这 “心脏病” 还带坏了全身。配套的先进拦阻装置更不靠谱,平均 40 多次回收就出故障,本来还想靠拦阻索回收动能给储能系统补电,结果它一坏,弹射器的电也供不上,俩毛病恶性循环。 还有那 11 个先进武器升降机,号称能提升弹药补给效率,结果 8 个才通过验收,剩下的不是卡壳就是漏电,就像餐馆的传菜电梯老坏,后厨再多菜也端不上桌。 2024 年 11 月的甲板测试更离谱,因为弹射器老出问题导致调度混乱,机械臂直接把两架 F-35C 的垂尾撞成了 “钢铁麻花”,2.6 亿美元瞬间打了水漂,这哪是造航母,简直是烧钱玩。 为啥六年都修不好?说白了就是急功近利闹的。当年为了抢 “全球第一” 的名头,为了骗国会的国防经费,美军工把实验室里没成熟的技术硬往航母上堆。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自己都承认,肯尼迪号造得太快,福特号的教训压根没来得及吸收就接着干,这不纯纯糊弄事吗?结果呢?造价从最初的 110 亿美元飙到 130 亿,服役时间从 2024 年拖到 2027 年,现在能不能按时交还是个未知数。 更讽刺的是美国海军的 “自欺欺人”。当初吹电磁弹射能让舰载机出动率提升 33%,结果福特号实际出动率比老旧的尼米兹级还低三分之一。 肯尼迪号更惨,至今连一次完整的舰载机满编弹射测试都没完成,75 架 F-35C 只能老老实实停在甲板上当摆设。眼看 2026 年尼米兹号就要退役,接班的肯尼迪号还在船厂 “磨洋工”,美国航母数量都要降到 10 艘了,全球部署都要出现 “空窗期”,这霸权的架子真是快撑不住了。 想想美国当年多风光,尼米兹级航母带着几十架战机横扫全球,现在却连个弹射器都搞不定。这根本不是技术不行,是心态歪了 。 一门心思要压过别人,却忘了装备首先得靠谱能用。肯尼迪号这六年的停滞,说白了就是美国军工复合体只认钱、不认活的恶果,是把 “技术先进” 当遮羞布的闹剧。 如今全世界都看着呢,这艘卡在 75% 进度的航母就像个巨大的笑话,明晃晃地摆在美国东海岸的船厂里。再拖个几年,恐怕真要从 “世纪烂尾楼” 变成 “历史笑柄” 了,你说这事儿能不让人唏嘘吗?
*全世界公认的军事实力第一是美国,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不过经过93阅兵和福建舰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