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全世界公认的军事实力第一是美国,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不过经过93阅兵和福建舰弹射之后,这个格局恐怕已经变了。 现在的人聊起军事,总喜欢排个座次,好像世界就是个排行榜,但有些事正在让这张老旧的榜单变得越来越可笑,2025年9月3日的中国阅兵中,亮相的装备里竟然有八成是头回见,还有中国的新航母“福建舰”,它的电磁弹射技术一上场就表现稳定。 这些都迫使我们得换个角度看各国的军事实力,也得重新琢磨一下,到底什么才叫真正的“实力”,技术这东西,谁先吃螃蟹谁就得冒着被夹到手的风险,你看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早早就装上了电磁弹射,听着很厉害吧? 可直到2022年,这套系统还在测试中频繁出问题,可靠性一直让人头疼,这就是“开拓者”必须付出的代价,坑都得自己一个个踩,中国恰好相反,利用后发优势看清了别人踩过的坑,所以“福建舰”的海试初期,电磁弹射连续起降玩得很顺,稳定性高了不少。 这种“弯道超车”的智慧还不够,其实中国并没有想着去造一堆航母跟美国硬碰硬。而是发展像东风-21D这种被称为“航母杀手”的导弹,射程超过一千五百公里,末端还能机动变轨,专门用来瘫痪对手最昂贵的装备。 再看看常规武器的更新速度。美国的M1坦克服役都四十多年了,升级一次成本高得吓人,“民兵-3”导弹更是冷战时期的老古董,而中国的坦克和步战车早就实现了高度信息化和网络化,两国的差距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迭代思路。 军队打仗,说到底打的是钱和工业。美国的军费听着是天文数字,可细看账本预算里很多都花在了发工资和维护老装备上,再加上全球八百多个军事基地的开销,真正能投到新装备研发上的钱就被大大挤压了。这正是维持全球霸权的沉重成本。 中国的军费花得就精明多了,重点全放在了新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上,性价比很高,这种差异背后是两国工业基础的博弈,美国援助乌克兰,一度把自己的武器库存都搞紧张了,而中国就完全不一样了,看看驱逐舰那下饺子般的速度就知道中国工业产能有多恐怖。 供应链也是大问题,今天的高端武器,F-35战斗机这种根本离不开稀土,而中国控制着全球超过九成的稀土供应,这平时是经济牌,战时就是能锁喉的战略武器,所以别再傻傻地数航母数量了,美国是有11艘,可真正能随时拉出去打的也就三四艘,俄罗斯号称有六千枚核弹头,可大部分都是老旧型号,维护费高昂。 数字会骗人,但作战体系不会,现代战争比的不是谁的拳头大,而是谁的身体更协调,能把力量精准地打到一点上,我们来想象一个场景,海面上“福建舰”作为一个移动基地,起飞具备隐身能力的歼-35去突防,空警-600预警机在空中指挥,陆地上的东风-21D和能覆盖关岛的东风-26导弹早已待命,天空中还有“翼龙”和“彩虹”系列无人机提供情报。 这是一个集侦察、指挥、打击于一体的战斗网络,它的威力,远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中美军事实力的天平早已不再是静止的,美国依然有它深厚的实战经验和庞大的存量优势,但它的增长模式遇到了瓶颈。 中国正用一种完全不同的逻辑,在技术、经济和作战体系上悄悄完成了从追赶到局部超越的转变,未来,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看的不是它有多少件武器,而是它整个国家体系支持军事力量生成和发展的效率,这才是那场阅兵和一艘新航母,真正告诉我们的事。 信息来源:北青网——《福建舰创造“常规动力+电磁弹射”全球首例》2025-09-28
福建舰后劲还没过,中方第二艘电磁弹射大舰来了,美国军方懵了:这还怎么追得上!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