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考古发现!长江下游迄今最早史前城址→

新浪财经 2025-09-29 07:50:24

转自:科普中国

考古发现,长江下游迄今最早的史前城址也是我国最早的史前城址之一,无锡斗山遗址。

9月25日,记者从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该院日前召开的“斗山遗址考古现场专家论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无锡斗山遗址确认存在马家浜文化时期城址,这是目前长江下游发现的最早史前城址,也是我国最早的史前城址之一,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2023年,在无锡市新锡快速路新建工程的“考古前置”工作中,无锡市文物部门发现了斗山遗址。2024年7月,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受江苏省文物局委托,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5家单位进行发掘工作。

截至目前,发掘面积约16000平方米,出土遗迹涵盖马家浜、崧泽、商周及唐至明清等多个时期,以马家浜和崧泽文化时期堆积为主体;清理出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时期墓葬194座、房址13座、红烧土堆积12处等众多遗迹,共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近1800件。

此次发掘中最为重要的发现,当属在遗址西北部发现的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三条壕沟和两道墙。

“外墙和壕沟揭示近70米长,内墙和壕沟揭示近50米,初步推测遗址存在史前城址的可能。”斗山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葛昕炜告诉记者,随后考古队对遗址周边进行重点勘探,追踪墙和壕沟线索,并依据勘探结果在遗址西北、北部、东北、东南及南部布设了7条探沟,均发现有墙和壕沟遗迹。

“结合已有发掘区揭示出的墙和壕沟、考古勘探和探沟发掘的情况,可以判断内墙及其外侧壕沟是闭合完整的。外墙仍需要继续勘探确认。”葛昕炜说,一方面根据根据发掘和勘探情况,斗山遗址存在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城址;另一方面,从壕沟和墙体内出土陶片来看当属马家浜文化,碳十四测年也表明壕沟年代不晚于距今6000年。

“此前,在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史前城址,明确的只有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本次无锡斗山遗址发现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城址将该区域史前城址的年代推进到距今6000年。斗山遗址为认识马家浜文化社会形态、生产力水平以及对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研究提供了全新材料。”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斗山遗址发掘总领队周润垦说。

/摄

斗山遗址出土的部分玉器、石器。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周润垦透露,遗址发掘区中部发现了集中分布的140多座崧泽文化墓葬,出土随葬品包括玉钺、玉璜、石钺、石锛、陶鼎、陶豆、陶杯、陶大口缸等,根据器物形制判断大多为崧泽文化中晚期。部分高等级墓葬随葬品超过20件,规模和等级均较高,一些高等级大墓目前正在清理中。与墓地相关的柱洞、基槽遗迹则反映出墓地周边可能存在栅栏、界桩等墓园格局。

专家论证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16位专家确认,斗山遗址中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内外墙和三道壕沟,层位关系清晰,相对年代明确,是目前长江下游发现的最早的史前城址。

目前,考古人员已基本确认马家浜时期内城范围。但外城形态、内外城是否同时存在、城址修筑与废弃的确切年代,崧泽文化遗址范围等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下一步,考古队将按照大遗址考古的要求制定中长期规划,加强多学科合作,持续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力求更加系统、全面地揭示斗山遗址的内涵和价值。

2 阅读: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