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印度人没你想象的那么多,也没你担心的那么“多事”。2023年底,合法在华的印度籍人口不到六万,其中真正能长期留下的,不到三百人。 你看到的那些在中关村写代码、在清华校园背单词的印度面孔,多数是拿着一年就到期的学生签或工作签,到期就得走。 他们不是来抢房子、抢饭碗的,是来短期合作、学习、打工的。 中国没给任何人开“移民后门”,绿卡比中彩票还难。 很多人担心印度人挤占就业,但现实是,他们干的活,你家孩子大概率看不上——AI算法工程师、跨国药企研发岗、外资银行风控岗,这些岗位要么要求顶尖外语+专业背景,要么薪资远超普通白领,根本不是应届生能轻易竞争的。 真正压着年轻人的,是每年超千万的毕业生,是制造业转型留下的空档,是三四线城市岗位不足的结构性问题,不是谁穿了纱丽、吃咖喱。 至于治安和卫生? 广州天河那条“印度街”,摊贩多、香味浓,但垃圾分类率95%以上,派出所每月主动上门登记外籍租户信息。 去年全国涉外案件里,印度人占比不到千分之三,比一些东南亚国家低得多。 他们不是“不守规矩”,而是根本没机会“不守规矩”——中国对外国人管得细,社区网格员连你家外国邻居养了几只猫都知道。 别把焦虑投射到异国面孔上。 我们抱怨就业难、房价高、内卷重,不是因为多了几个印度程序员,而是因为经济增速放缓、教育产出和岗位需求脱节。 与其盯着谁在吃咖喱,不如想想怎么让本土年轻人也能拿到高薪技术岗,怎么让中小企业能养得起毕业生。 真正该警惕的,不是某个族群,而是我们习惯用“外人”当替罪羊的思维。 世界在流动,人也在流动。 中国不靠关上门变强大,靠的是让自己的人更有竞争力。
在中国,印度人没你想象的那么多,也没你担心的那么“多事”。2023年底,合法在华
剧海拾贝人
2025-09-28 20:34:28
0
阅读:241
九幽冥空霸
大实话 但是这观点找骂
用户15xxx54
我只看到黑人带来7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