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说禁食16小时不仅可以改善代谢,还可能激活机体内的质检员,其实毛主席也受到过一个人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一天只吃一顿饭。 说起禁食这事儿,现在很多人觉得新鲜,其实它早就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概念了。尤其是那种16小时不吃东西的间歇性禁食,专家们研究得挺多,基本都指向它对身体有实打实的好处。简单说,就是你从晚饭后开始算起,中间空出16个小时不碰食物,到第二天中午再开吃。这段时间里,身体不会闲着,它会切换到一种节能模式,烧掉多余的脂肪,还能启动细胞里的清理程序。那个“质检员”其实就是自噬机制,细胞会自己吃掉坏掉的部分,换上新鲜的,帮你修复损伤。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专家们做过动物实验,发现这种代谢转换能让细胞更健康,抵抗压力能力强了不少。 国内也有研究支持,澎湃新闻报道过一个综述,间歇性禁食对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这些慢性毛病都有改善作用,关键是通过调节新陈代谢,让胰岛素敏感性上去,血糖和胆固醇往下掉。 你别以为这只是减肥的把戏,它对长寿也有潜在帮助。妙佑医疗国际的资料显示,16:8模式——也就是16小时禁食8小时进食窗口——能促进脂肪减少,同时不伤新陈代谢。有些人担心饿肚子会让基础代谢率掉队,但事实相反,禁食期身体会优化能量利用,线粒体功能更活跃。 生物谷的一篇最新研究还指出,早点进食窗口效果更好,比如从早上6点吃到下午3点,比从中午11点拖到晚上8点强,因为它能更好地控制空腹血糖,减少炎症。 当然,自噬这玩意儿不是随便饿16小时就启动的,江苏新闻辟谣说,人类研究里真正确认的自噬启动往往需要2到3天空腹,短期禁食更多是辅助作用。 知乎上有个科普帖也总结了,轻断食能调节线粒体代谢,尤其对中老年人,帮着清除老化细胞,延缓衰老。 BBC中文网提到,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为自噬研究拿了诺贝尔奖,禁食和高强度运动都能诱发它,这让很多人开始试着调整生活节奏。 这些好处听起来靠谱,但落实到日常,得看个人体质。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尤其是孕妇、糖尿病患者,得先问医生。总的来说,间歇性禁食不是万能药,但它接地气,不用花大钱,就能让身体多点自我维护的机会。想想看,古人没这些科学仪器,也知道少吃多动对身体好,这就引出个有趣的点:咱们的毛主席,早就在上世纪初就实践过类似习惯,受一个老师的影响,长期一天只吃一顿饭。 那个影响毛主席的人叫杨昌济,湖南长沙人,1871年生,书香门第出身。毛主席1913年进一师,就听杨昌济的课。那时候毛主席二十岁,杨昌济给他印象最深,1936年跟斯诺聊起,说杨老师是观念主义者,品格高尚。 杨昌济信奉洗冷水浴、不吃早饭能磨练体魄,这套理念直接传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后来在自传里提,杨老师每天早起冲冷水,强调人得做点苦事锻炼意志。 得到App的《毛泽东传》里说,毛主席虽反封建,但从杨昌济那儿学来通过努力重塑自我的信念,着迷于身体训练。 人民网党史频道记载,杨昌济是毛主席修身老师,后来还成了岳父,因为毛主席娶了杨开慧。 毛主席的饮食习惯就这样定型了,长时期一天一顿,从晚饭到次日中午,间隔刚好16小时左右。这跟现代16:8禁食一模一样。他不吃早饭,视之为专注精神的办法。文章提到,毛主席从一师起就坚持拳术、冷水浴、日光浴这些,退伍后半年军训也练过武术。 一师同学蔡和森每天冷水浴两次,毛主席也效仿,狂风下还冒雨走路。冷水浴是毛主席从杨昌济那儿学来,一生坚持,冬天也不例外。 这些习惯不是瞎来,是为了强身健体,适应革命的苦日子。 建国后,毛主席饮食还是简单,知乎帖说,他爱粗粮、辣椒、苦菜,荤少补品不碰,每顿三菜一汤,但时间不固定,有时两日三餐。 他不顿顿红烧肉,最爱臭豆腐和米粉肉,还嫌厨师肉放少。 晚饭小米粥加小碗饭,一两红烧肉,半荤素菜,半夜那顿避骨头菜。老年人少吃多餐防心血管病,毛主席的习惯虽一日一顿,但结合运动,身体扛得住。 一师时期他还练体操、登山、露宿、长途步行。 五四前毛主席早起跑步、冷水浴,六点就朗诵古文。 回看这些,早年的实践跟今天科学吻合。禁食不是苦行僧的把戏,而是聪明的生活调整。毛主席从杨昌济那儿学来,不光是吃饭少,还包括全面锻炼,让身体跟上革命步伐。杨昌济的教育理念,强调实践和意志,也成了毛主席的精神支柱。搁现在,这套方法还能启发我们:健康不靠补品,靠规律和坚持。总之,养生这事儿,古今中外,道理相通,就看怎么落地。
有专家说禁食16小时不仅可以改善代谢,还可能激活机体内的质检员,其实毛主席也受到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9-28 11:43:21
0
阅读:93
用户10xxx37
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