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第一次政协会议上,选举新政府主席的投票中,对毛主席投出唯一反对票的人,

夏目君 2025-09-28 11:04:18

1949年第一次政协会议上,选举新政府主席的投票中,对毛主席投出唯一反对票的人,在抗美援朝前居然还向美国服软泄密,毛主席却表示:还是把他养起来吧! 1949年,毛主席在西柏坡会见了几位著名的知识分子,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当时极为罕见批评了一个叫张东荪的知识分子。 在会谈中,毛主席挑明张东荪有一些观点不正确,而且还认为他这样的知识分子存在严重的亲美、恐苏的思想。 不过毛主席向来对事不对人,这在当时只是一个小插曲,并不是啥大事。可谁都没想到,这居然让张东荪的思想产生动摇,后来居然干出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大事。 1886年,张东荪出生于浙江杭县,其父曾为官一任,算得上清廉勤政,后来因从政无望后转而治学。在这种氛围下,张东荪从小就受到了极好的教育。 幼时不仅成绩优异,长大后更是深通传统儒家思想,文采斐然,一度和王国维等人并称为“海上三子”。而且从日本留学归来后,他还在太和殿见过宣统皇帝,完成殿试,被授予进士功名。 可以说,张东荪是与他父亲一样是旧时代高知。后来他痛心于当前中国的困境,来到日本试图谋求救国之策。 而在日本学习期间,他结交了梁启超,接受了立宪派的改良思想,还和众人一起创办《教育》杂志,号召教育救国。虽然这是张东荪初次评论政治,但在当时的确对引进西方先进思想起到积极作用。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他第一时间南下加入,担任内务部秘书。后来革命受挫,他则转道选择办报讨论时政,推动民智开启。 应该说,张东荪在这方面很有潜力,他的知识渊博,理论水平也不错,在讨论总统制内阁制等制度方面都提出独到的见解,成为当时极为著名的评论家。 1918年,他创办了副刊《学灯》,这是当时介绍新思潮的三大副刊之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张东荪不仅针砭时弊,还不畏强权,如抨击袁世凯破坏共和,指责蒋介石政府一党专政,深受各方好评。 但当年的大背景过于复杂,张东荪想凭借报纸开民智终究还是失败了,不得已,他只能回到学校教书,先后担任中国公学大学部学长兼教授和北平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抗战爆发后,深明大义的张东荪认为国共两党合作才能对抗日军,因此他一面与中共地下党接触,一面介绍学生去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西南大后方。 即便是被日军逮捕后,他也表现出了气节,拒绝了日本人许诺的教育部长和北京市长等职务,还曾4还次自杀,坚决不向日本人妥协。日寇没办法,也不敢真杀了他,只能将其释放监视起来。 经此一事,张东荪名声大噪,成为著名的抗日教授。等到抗战胜利,蒋介石想一党独裁,继续发动内战,张东荪坚决反对蒋介石的极端举动。 在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期间,蒋介石试图拉拢民主党派以孤立中共,张东荪则坚决与之斗争,为此还与自己的挚友决裂。 在国共谈判失败后,张东荪便开始积极和中共高层接触,并在和平解放北京的过程中充当副座椅和中共的联络人,促成北平和平解放。当时毛主席曾当众称赞张东荪:北平解放,张先生第一功。 到新中国成立之际,张东荪凭借名气和资历,不仅在民盟中地位排名第三,而且还和周总理等56人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看到这,绝大多数人肯定会产生疑惑,从这些经历来看,张东荪明明是一个积极有为的知识分子,还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杰出贡献,他怎么走到后面那一步的呢? 其实我们忽略了一点,旧知识分子虽然可以拥抱新思想,为救国进行尝试,但他们却很难超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张东荪就是这样的典型。 别看他后来选择与中共合作,但从诸多资料记载来看,张东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法并不太认同,正如他此前写过的《西洋哲学》一书中,他对这些采取了轻蔑与排斥态度。 还有,当年他在反抗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时候,也曾反对过共产主义,为此还提出绝对的爱国主义与渐进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最重要的是,张东荪一直坚持中间性的政治制度,当年试图调和和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两大制度,改变国共两党的性质,因此当毛主席提出对苏政策时,他坚决反对,这也引发毛主席的批评。 但批评并未改变张东荪,反而让他变得反常。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关于选举新政府主席的投票中,毛主席以575票当选,独独少了张东荪的一票。 等到中国志愿军决定入朝作战时,张东荪出于对美国恐惧,居然联络上美国特务,告诉美国:中国无意和美国对抗,希望美国不要把战火烧到中国来。 为表示自己的诚意,他还交出了一份政协名单,里面透露出我国出兵的具体日期和国家财政预算等国家核心机密。这一连串的动作,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后面张东荪很快就被发现,遭到逮捕。 当时的新中国本就艰难,张东荪的行为引起了巨大舆论风波,而张东荪后面也层曾几次想自杀谢罪。只是毛主席念及过去,还是对他从宽处理,在1952年作出决定: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把他养起来。就这样,张东荪从此退出了政坛。

0 阅读:35
夏目君

夏目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