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现在应该百感交集。他可能没料到,十年前卖给东方大国的S400防空系统,如今在中国的手里几乎是失声的状态。 2014年那会儿的情况确实特殊,中国防空体系刚有雏形,主力还是红旗-9早期型号,射程不过120公里,面对远程目标和隐身装备时总显得力不从心,那年珠海航展上虽然亮出了歼31隐身战机和空警2000预警机,但防空端的短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就在这时候,俄罗斯带着S400来了,宣传里400公里的射程、能拦飞机导弹无人机的“多面手”属性,再加上号称能抓隐身目标的米波雷达,对比美国“爱国者-3”确实显得底气十足,国际上都捧着它当宝贝,中国也顺理成章签下30亿美元的合同,拿下6套系统,平均每套5亿美元的价格看着划算,实则是当时应急的无奈之举。 但俄罗斯显然没摸透中国的装备发展节奏,他们以为卖的是能撑好几年的“顶梁柱”,殊不知中国买它更像借个“过渡拐杖”。S400刚到货那两年还偶尔露露面,2018年全部接收后甚至被部署到中巴边境撑场面,可没过多久就渐渐没了声响。 这倒不是中国藏着掖着,实在是它的实际表现跟不上中国防空的升级速度。宣传里600公里的探测距离听着唬人,实际用起来却暴露了俄罗斯雷达的老毛病——精度差还笨重,配套雷达一大堆,信息传递层次多,真遇上紧急情况根本来不及反应,所谓400公里射程的40N6导弹更像个“噱头”,实战中打不中目标的情况屡见不鲜,说是大号“窜天猴”都不算过分。 土耳其在伊德利卜战场的遭遇更能说明问题,S400在山区对1000米以下的低空目标几乎“失明”,抗干扰能力差到稍强一点的电磁干扰就能让它变成“瞎子”,这毛病在中国复杂地形下同样明显。 更关键的是,中国向来有“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的传统,买S400本就带着应急和学习的双重目的,没打算长期依赖。 就在S400还在适应中国水土的时候,红旗-9B在2017年朱日和阅兵上突然亮相,直接把射程提升到200公里以上,后来更是达到250公里,没增加弹体尺寸却实现了性能飞跃。 这款国产导弹采用无翼式布局,飞行速度超过6马赫,冷弹垂直发射能实现360度全向攻击,根本没有老式倾斜发射的死角,抗干扰能力更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一套火力单元能同时制导16枚导弹拦截8个目标,比S400号称的“同时引导96枚导弹打48个目标”更具实战价值——毕竟S400那套复杂的指挥系统,真整合起来反而容易错失拦截窗口。 到2021年红旗-9BE亮相时,射程进一步突破到260公里,连战术弹道导弹都能拦,完全覆盖了S400的作战范围,还能融入中国的防空网络,这是俄制装备根本比不了的优势。 中国防空体系的“换血速度”更是让S400没了立足之地。短短十年间,中国已经建成远中近程、高中低空结合的防空体系,从红旗-12A到红旗-22再到红旗-9系列,形成了完整的火力配系,指挥体系也实现了“全局一张网”的扁平化升级,营级单位都能协同组网作战。反观S400,作为俄制装备,它和中国国产数据链、敌我识别系统的兼容问题始终没彻底解决。 当初引进时还想着用它整合老旧的S300系统,可真到实战部署才发现,这套“兼容王”在国产体系面前反而成了“异类”,信息没法顺畅流转,只能孤零零地守在南方那些防空压力小的区域当“机场门卫”,根本挤不进核心防空圈。 隐身目标防御这块,S400更是彻底失去了存在价值。当年它的米波雷达是最大卖点,可中国这些年早就跳出了单一雷达的思路,YLC-8E等先进反隐身雷达成建制部署,能在数百公里外精准锁定隐身目标,再配合空警-500预警机的空中引导,形成了立体探测网。 反观S400的雷达系统,别说对付不断升级的F-35隐身战机,就算遇到强电磁干扰都扛不住,叙利亚和乌克兰战场上S400被摧毁的案例,已经彻底暴露了它的技术短板。中国没必要再抱着这款“过时装备”刷存在感,毕竟红旗-9B配合国产反隐身体系,已经能实现“发现即摧毁”,比依赖S400靠谱多了。 算笔账更能明白S400为何“失声”。中国当初买6套S400花了30亿美元,看似比土耳其、印度便宜,可后续维护和升级还得看俄罗斯脸色。 而红旗-9B实现国产化后,成本直线下降,量产速度还快,短短几年就装备了数十个营,完全能满足防空需求。 更别提中国采购S400的数量本就有限,8个营的规模在庞大的国产防空网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 俄罗斯可能至今没想通,当年那笔看似稳赚的买卖,其实是帮中国加速完成了防空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等中国自己的“拼图”到位了,S400自然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备用件”。
普京现在应该百感交集。他可能没料到,十年前卖给东方大国的S400防空系统,如今在
迎丝的趣事
2025-09-27 12:49: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