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不算是顶级阳谋?厦金大桥开工的时候,台当局是不同意的,但大陆这边还是正常推进,起点定在厦门思明区香山游艇会,一共修了19.6公里,主线有17.34公里直接通向翔安机场,另外还有2.27公里的支线。整座大桥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跨海部分是八车道,限速定在每小时100公里,连收费标准都早早定好了,整个工程一直没停过。 在金门,最近几年最让人心里发麻的,不是风浪大,而是每天清楚可见的那座桥梁。它正稳稳地从厦门那头伸过来,桥墩一根根冒出海面,就像一步步把距离缩短到眼前。 对于岛上的居民来说,这并不是一件陌生的场景,因为几年前,他们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大陆把水管铺到岛上,那一刻,生活彻底变了个样。 供水的事,当初台湾官方说得模棱两可,态度忽冷忽热,结果现实证明,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海底管道一点点铺设,水源送到家门口,岛上人终于告别了常年缺水的窘境,用水清清爽爽,日子过得舒服。那时人们心里原本的抗拒,慢慢在实际便利面前消解掉。 经历过这种变化的金门人,今天再看那座桥往岛边逼近,其实心里多少能猜到剧情走向。 厦金大桥的体量远不是一条管道能比的。这条大桥全长十九公里多,起点选在厦门的香山游艇会,主桥对接的是翔安机场,连支线都预留好了。 它按照高速公路的标准修建,跨海部分足足是八车道,未来开车能跑到时速一百公里。大陆这边推进得很干脆,连收费的标准都事先规划好,施工队伍日夜赶工,工程从没因外界争议耽误半点时间。 金门岛内反应则更复杂。曾经有人发起过请愿,希望推动建桥,可参与的居民只有几百人,人数不算多,反映的是大家心里还存在很多顾虑。 担心安全,担心未来的变化,但等桥墩真的一天天冒到眼前,这些担心慢慢就让位给现实。大家透过肉眼就能看到桥离岛越来越近,那股子震撼,比再多的辩论都有力量。 未来的变化并不难想象。等桥梁真正通上岛,货物运输会彻底改观,过去绕远路的物流一下子能省下时间和钱。金门的零售、旅游、餐饮,都会因为人流增加而更加热闹。 至于那些原本需要坐船才能完成的出行,今后或许只要开车十几分钟就能办妥。居民对这种生活改善的期待,是怎么都掩藏不住的。这种真实的方便,一旦出现,就很难再舍弃。 大陆的做法,说白了就是把事情做到尽,把路修好,把水放上,把选择权摆到桌面上。 没有强迫,没有口号,它靠的是长远的耐心和时间积累,等对岸有一天真正想明白,就能伸手接上。 对大陆来说,这是一种稳扎稳打的策略,对金门来说,则是一种被现实推着向前的节奏。 大桥带来的不只是交通的便利,它背后传递的信息更重。那就是生活和经济会慢慢消磨隔阂,把原本僵硬的界限冲淡。 金门每天都看着这座桥延伸,岛民心里其实都明白,这是迟早的事。等到那一天真来了,不是谁被迫,只是顺理成章地接受。 也许对台湾官方而言,这仍然是一个敏感议题,但现实不等人,大桥的钢筋和混凝土早已成了不可逆的事实。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种阳谋,看得见,拦不住。 对于金门人来说,他们要面对的不再是要不要的选择,而是想不想尽早享受便利的生活。
郝龙斌连出三招,想和赵少康切割?结果却遭到大陆方面警告台湾选举的钟声敲得震天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