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在联合国表示:克里米亚不是俄罗斯的 土耳其的国防部长亚萨尔·居莱尔,这个表态并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为了凑热闹,而是延续了土耳其长期以来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态度。 土耳其不是第一次在国际场合强调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更不是第一次公开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 关键是,这次的时间点和场合都很敏感,一边是联合国这样一个全球政治风向的重要平台,另一边是乌克兰战争仍然胶着不断升级。土耳其选择在这个时候再度发声,显然不是随口一说。 实际上,从2014年克里米亚被俄罗斯“接收”开始,土耳其的立场就很明确。虽然它和俄罗斯在能源、旅游、军贸等方面都有合作关系。 甚至还一度买了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惹得北约不高兴,但在克里米亚的问题上,土耳其始终没有承认俄罗斯的主权。 这种看似矛盾的“平衡外交”,其实背后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考量。首先,克里米亚鞑靼人与土耳其之间有着非常深的民族和文化联系。 鞑靼人在克里米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很多家庭至今与土耳其保持着联系。而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鞑靼人的处境并不好,这在土耳其国内的政治光谱中早已引发广泛关注。 亚萨尔·居莱尔这次在联合国的讲话,除了重申土耳其不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还特别强调了鞑靼人的人权问题。这一点非常关键。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缘政治的争议,更是一个具体到人群命运的现实问题。在俄罗斯控制克里米亚之后,大量鞑靼人报告称遭遇了打压、驱逐甚至被监视。 这些情况不仅被乌克兰方面多次提及,也被国际人权组织记录在案。土耳其作为鞑靼人传统的“兄弟国家”,在这个时候出声,既是对国内民族群体的回应,也是对国际社会的一种姿态表达。 更有意思的是,土耳其在这次联合国会议上发言的时候,并没有把话说得很冲,而是强调了一种“历史和道德责任”。 这就把克里米亚问题从冷冰冰的领土争议,上升到了民族认同和人道主义的层面。这种说法在国际场合更容易获得同情,也能避免被贴上“挑衅”的标签。 毕竟,说自己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人权发声,比单纯站队乌克兰听起来更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这也让土耳其在伊斯兰世界内部赢得不少声望。 因为鞑靼人是穆斯林,他们的处境在一定程度上也被看作是伊斯兰族群在非伊斯兰国家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不过,土耳其这次的表态虽然立场鲜明,但也不意味着它和俄罗斯关系因此破裂。相反,土耳其依然是俄罗斯天然气的重要买家,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也还有默契。 这就是土耳其外交的复杂之处:它可以在一个议题上和俄罗斯对立,在另一个议题上继续合作。这种策略虽然难以维持长期平衡。 但至少在目前动荡的国际环境下,为土耳其赢得了更多的战略回旋空间。所以说,这次土耳其在联合国的表态。 看似只是一次常规的外交发言,其实背后牵扯的是历史、地缘、安全、民族和外交利益的多重交织。它不仅是对乌克兰的声援,更是对自身影响力的一次精心布局。 放眼未来,随着乌克兰冲突的继续演变,像土耳其这样处于地缘关键位置的国家,恐怕还会在更多类似的场合中,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发出不那么一致却极具分量的声音。 参考资料:爱沙尼亚称俄罗斯战机“侵犯领空” 俄方否认 联合国安理会将于今天召开紧急会议 2025-09-22 09:52·央视新闻
菲海警发言人:中国大使那句“菲律宾喜欢殖民者”,让他印象深刻同一时间,菲海岸警
【7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