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句话直接炸了锅!他表示俄罗斯已经向

康安说历史 2025-09-26 15:44:27

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句话直接炸了锅!他表示俄罗斯已经向中国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合同。 明眼人全部可能都能够猜到,佩斯科夫说的就是所谓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正式的合同。毕竟今年的9月份,中国,俄罗斯,蒙古刚刚才签了备忘录,现在算是把这件事彻底的给敲定了。 这份合同到底有多 “史无前例”?光看数据就能吓一跳。这条天然气管道全长足足 2600 公里,起点扎在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的大型气田,中途要穿过蒙古国境内大约 960 公里的土地,最后稳稳当当接到中国阿尔泰地区,后续还能接入中国的西气东输管网,一路把天然气送到上海这样的经济重镇。 它的设计年输气量高达 500 亿立方米,这个规模一出来,直接能让俄罗斯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量翻上一倍,说它是 “能源大动脉” 一点都不夸张。 可别以为这份合同是拍脑袋定的,三方其实掰扯了好几年。最早在 2020 年 9 月,这个项目就启动了初步设计,俄罗斯当时还拉着蒙古国一起成立了 “东方联盟输气管道” 公司,想先把框架搭起来。 但谈判过程一直磕磕绊绊,蒙古国的诉求成了最大的变数。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和总理奥云额尔登,都顶着国内不小的压力,不仅开口要每年 10 亿美元的过境费,还要求借着管道建设的机会,顺带修通配套的铁路和公路,甚至提出要优先给蒙古国供应天然气,好改善乌兰巴托冬天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条件一点都不少。 2024 年 8 月的时候,蒙古国发布的五年发展计划里,压根没提这个管道项目,外界都猜它要撂挑子不干了。 普京当时就动了备用方案的心思,让团队赶紧研究经哈萨克斯坦的替代路线,哈萨克斯坦的大使还特意透了风,说已经和俄方签了 350 亿立方米输气量的路线图,眼看这事就要变卦。 转折点出在 2025 年。年初的时候,中东局势突然紧张起来,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运风险一下子就上去了。中国作为能源进口大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能源安全战略,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变得比以前更重要。 这纸合同对俄罗斯来说,简直是旱地里盼来的及时雨。自从 2022 年乌克兰冲突爆发后,欧洲对俄罗斯的天然气需求骤减,天然气价格再也没回到过当年的峰值,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急需找到新的突破口。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自然成了俄罗斯的核心目标。俄罗斯经济学家米利恰科娃早就算过一笔账,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这两个国家,都没法给中国提供这么大规模的天然气,这条管道的市场前景稳得很,能帮俄罗斯把能源出口的 “压舱石” 稳稳攥在手里。 对中国来说,这笔买卖同样划算得很。2025 年 1 到 5 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就达到了 161.4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 29.4%。可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复苏,天然气的需求缺口还在不断扩大,光靠现有的进口渠道根本不够。 这条新管道能让中国大大减少对中东液化天然气的依赖,要知道液化天然气的运输受国际局势影响太大,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供应和价格都容易出问题。 更关键的是,管道天然气的价格比欧洲市场低不少,能直接帮国内降低能源成本,不管是工业生产还是老百姓生活,都能实实在在受益。 蒙古国在这次合作里,更是坐收渔利。每年 10 亿美元的过境费可不是小数目,对这个经济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来说,这笔收入能直接补贴国内的教育和医疗,帮着改善民生。管道建设期间还能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不少牧民都能靠着打工多挣点钱。 等管道建成后,蒙古国还能优先获得天然气供应,逐步摆脱对煤炭的依赖,要知道乌兰巴托冬天的空气污染,大半都是烧煤造成的,这下终于有了解决的希望。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这波谈判算是赌对了,既没被踢出局,还为自己挣足了民生筹码。 现在中国、俄罗斯、蒙古把这条能源大动脉牢牢焊在一起,反而给动荡的国际能源市场打了一剂稳定剂。要知道,能源贸易占中俄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俄罗斯现在已经是中国原油和天然气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这份合同只会让两国的利益绑得更紧。 这份合同里还有个隐藏的亮点,三方在签合同的时候,还一起同意把 “中蒙俄经济走廊” 的规划延长到 2031 年。这意味着这条管道不再是单纯的能源项目,还成了推动区域互联互通的重要抓手。 按照三方敲定的规划,这条管道在 2024 年就已经开工建设,预计 2028 年能完成全部工程,2029 年正式投产输气,而且这份合同的期限长达 30 年。 佩斯科夫说这是 “史无前例的合同”,还真不是吹的。它不光让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再上一个台阶,还盘活了中蒙俄三方的合作格局,在全球能源格局乱糟糟的当下,这步棋走得又稳又准。至于那些想从中作梗的势力,看着这条即将贯通的能源大动脉,恐怕也只能干着急了。

0 阅读:1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