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纽约街头被“堵”的真相已经挖出 2025年9月22日晚的纽约街头,空气中

安歌江上 2025-09-25 14:35:50

马克龙纽约街头被“堵”的真相已经挖出 2025年9月22日晚的纽约街头,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刚刚结束联合国大会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满心期待着回到法国大使馆,准备稍作休息,却迎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堵车”大戏。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车队即将经过那条路。按照国际惯例,作为东道国的领导人应该享有优先通行权,但现实却是马克龙的车队被硬生生拦了下来。这一幕,顿时让人觉得有点尴尬:法国总统被“堵在路上”,像个等着被放行的客人,却被“排队”在外面。 马克龙一向以幽默著称,他试图用打电话调侃特朗普,缓解尴尬气氛。可是,交通封锁依旧没有解除。最终,马克龙只得在保镖的护送下,只能徒步走向法国大使馆,场面一度变得有些“被羞辱”的意味。 这背后,隐藏着一场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其实,交通封锁虽然符合“外交规则”——谁来访,谁优先——但作为访问国的元首,理应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保障。而这次事件的核心,还在于马克龙在大会上宣布了一个重要立场:法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支持“两国方案”,强调巴以共存,反对哈马斯。 这个表态,显然触动了美国的敏感神经。特朗普一向坚决支持以色列,反对承认巴勒斯坦国家,他试图用外交手段施压,阻止其他国家跟风。结果,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还是纷纷宣布承认巴勒斯坦,但特朗普在联合国上公开批评支持巴勒斯坦的国家,强调“承认巴勒斯坦只是空话”,美国才是世界的“主角”。 这场“堵车事件”,其实折射出欧洲和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微妙关系:欧洲希望保持自主,不愿完全听命于美国,但在关键问题上,依然难以完全自主。马克龙一方面在联合国表达支持巴勒斯坦,另一方面又试图安抚特朗普,体现出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挣扎和妥协。 而马克龙的“尴尬”,也让人看到欧洲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尴尬位置:一边想独立自主,一边又不得不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低头”。他在中国受到礼遇,试图借此提升形象,但在美国面前,却显得“软弱”一些。俄乌战争、军备订单等问题上,马克龙的表现也被一些人批评为“缺乏硬气”,在特朗普面前难以展现强硬立场。 这场风波,告诉我们:国际政治,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而每一次“堵车”,都藏着更深层次的博弈与角力。 法国马克龙 马克龙访美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安歌江上

安歌江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