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的自助超市里,4名少年戴着口罩帽子遮脸,在货架间横冲直撞——薯片、巧克力

法叔讲理 2025-09-25 10:59:42

凌晨4点的自助超市里,4名少年戴着口罩帽子遮脸,在货架间横冲直撞——薯片、巧克力、饮料一股脑往怀里塞,嘴里还念叨着“这个好吃”“统统带走”,活像在自家仓库“免费提货”。超市老板通过监控隔空喊话“放下东西!我已经报警了”,他们却对着摄像头做鬼脸、比手势,嬉皮笑脸回应“你报呗,我们才不怕”,抱着“战利品”大摇大摆离开。这场被少年们当成“刺激冒险游戏”的闹剧,最终让他们栽在了法律面前。 这起“游戏式抢劫”并非个例。近年来,多地曝出类似案件:涉事少年多是14-17岁的未成年人,有的觉得“抢点零食、没多少钱,不算大事”,有的把“蒙面、拿东西”当成模仿影视剧的“角色扮演”,甚至有人在事后互相炫耀“今天‘赢’了多少”,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涉嫌犯罪。就像这起案件中的4名少年,直到警方找上门,才发现曾经的“玩笑”,早已触碰了法律红线。 陌生人抢零食 从法律层面看,少年们的行为早已构成抢劫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取公私财物,就构成抢劫罪。值得注意的是,抢劫罪不设“数额门槛”——哪怕只抢了一包薯片、一瓶饮料,只要符合“当场劫取”的条件,就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而且,年龄也不是“免罪金牌”:《刑法》第十七条明确,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抢劫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更需依法承担全部责任。即便因年龄未被追究刑责,也会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接受矫治教育,监护人还得赔偿超市的经济损失,曾经的“游戏代价”,最终要由家庭和个人共同承担。 网友们的讨论,也戳中了事件的关键。有人调侃“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超市高清监控、人脸识别,还有现场留下的指纹,随便一样都能让他们原形毕露,这哪是抢劫,分明是给警察送线索”;也有人叹息“老板估计都能笑出声,这几个孩子留下的证据太充足,可背后暴露的问题太揪心——他们连‘买东西要给钱’的基本道理都不懂,更不知道抢劫是犯罪”。 深究背后原因,家庭教育缺失是重要推手。这些少年大多缺乏家长的有效引导,既没建立起“尊重他人财产”的规则意识,也不了解违法犯罪的后果;同时,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部分影视剧、短视频中“暴力劫取”的情节,被他们当成“酷”“刺激”的象征,误导他们将违法行为等同于“游戏”。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相信很快就能将涉事少年找到。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和深刻的教训。这起案件也给所有家长和学校提了醒:教育孩子不能只关注成绩,更要尽早普及法律常识,让他们明白“法律不是玩笑,底线不能触碰”;家长更要多陪伴、多沟通,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别让“一时贪玩”,变成改变人生的“终身遗憾”。毕竟,真正的“游戏”有重启键,可人生没有;法律的红线一旦越过,就再也无法回头。

0 阅读:0
法叔讲理

法叔讲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