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脱轨"?"野蛮自救"?不…这是紧急避险!一些文章对乘客的批评,我有不同观点

法叔讲理 2025-09-25 10:59:37

"情绪脱轨"?"野蛮自救"?不…这是紧急避险!一些文章对乘客的批评,我有不同观点,仅以探讨… 法学大咖罗老师经常说“法不强人所难”,意思是把自己摆到案发情景里,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你是否可以做的更好?当车厢变成"桑拿房",乘务员揣着应急预案却按兵不动,乘客挥锤的瞬间,砸的到底是车窗还是"高高在上的规则傲慢"? 一、法律从没让乘客"坐以待毙" 《民法典》第182条明明白白写着"紧急避险"——当生命健康受威胁,损害较小利益保命合法。铁路部门总说"有通风机制",可实测40℃的车厢里,老人孩子呼吸困难时,这机制咋就成了摆设?难道要乘客对着《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念咒降温? 乘客不是没讲道理:两次请求开门被拒,乘务员连"再等多久"都不说。这就像医生见死不救还怪病人"不该自己找药"! 二、规则是服务人的,不是捆住人的 有人说"要信任专业应急",可专业的标准是啥?是乘务员躲在空调房里"研判",还是乘客中暑倒地才算"紧急"?去年某列车滞留时,乘务员及时开门通风,没人砸窗——可见乘客怕的不是热,是"求助无门"的绝望。铁路部门花大价钱装监控、搞预案,到头来连"多少度算危险"都没个准数,这不叫管理,叫糊弄。 三、别让"文明"成了冷漠的遮羞布 批评乘客"野蛮"前,先问问自己:如果你家孩子在车厢里中暑呕吐,你是等"研判结果"还是砸窗?法律不强人所难,更不逼人当"规则顺民"。乘客买了票,买的是服务,不是"高温体验卡"。 真正的文明,是乘务员拿着温度计说"超过38℃咱就开门",是预案里写着"滞留1小时必须通风",而不是事后指责乘客"不该用锤子讲道理"。毕竟,规则再完美,不为人服务,也就是块冰冷的玻璃——砸还是不砸?是个问题…

0 阅读:1
法叔讲理

法叔讲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