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洛阳,本是信心十足的一战,可因为王世充准备充足,又有单雄信

菲菲评历史啊 2025-09-24 16:47:14

李世民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洛阳,本是信心十足的一战,可因为王世充准备充足,又有单雄信这样的悍将,使得唐军始终无法突破,打了三个月,除了围困住洛阳城外,均没有进展。   面对李世民下令暂时撤军,将士们的士气更加低落了。王世充此时已经困守洛阳三个月了,看到唐军撤退,他也下达以了穷寇莫追的命令,原来他在等一个时机出击,那便是河北窦建德的援军,打算两部联合共同退敌,他们唇齿相依,知道眼前的大敌,只要攻破了王世充的河南,下一步一定是窦建德的河北。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唐军由于惨烈的攻城战,牺牲了五千人,伤八千人,不仅是数字的残酷堆叠,更是理想与现实之间一道血淋淋的裂痕,此时的唐军有些军心涣散,连李世民的四弟李元吉都沉不住气了。   而这一夜李世民彻夜未眠,他在想下一步的对策,如何攻下洛阳;这天父亲李渊颁下一道圣旨,让李世民酌情而定,打不下洛阳就带兵撤回关中;李世民要面对的不仅是城墙的坚硬,更是时间的拷问。父亲李渊的圣旨中那句“酌情而定”,看似宽容,实为一道隐形的枷锁;若撤军,此前牺牲尽数付诸东流,自己有罪;若强攻,损耗将扩大且可能没有进展,自己将不会再有统兵的机会了。    历史在此刻成了赌桌,而李世民押上的,是整个大唐的国运,于是李世民不愿撤军,再难啃的骨头他这次也要啃下它。   而这时传来窦建德大军正向洛阳进发,李世民紧急召开军事会议,面对如今艰难的局面,有人公开提议撤军。而李世民没有理会这个建议,直接下达能严令,大敌当前,敢言撤退者,斩!李世民不撤退最主要的是他想把握战略主动权,一旦此时丧失主动权,大唐将失去问鼎天下的机会,看似退一步海阔天空,实则退一步万丈深渊。   而在面对前途难料的情况下,一名将领荀相领着他的亲兵跑了,这一消息副元帅齐王李元吉知道后,他认为尉迟敬德和荀相是穿一条裤子的,荀相跑了,尉迟敬德肯定也会跑,便不问哥哥李世民,直接将尉迟敬德绑了。

0 阅读:21
菲菲评历史啊

菲菲评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