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河南三门峡,村民张占鳌正打着赤脚在河里摸鱼虾,忽然,脚下的鹅卵石里闪过一道反光,他揉眼一看,只见河底的鹅卵石里,竟卡着一块巨大的黄色石头,见四下无人,张占鳌立马将石头扣了出来,用衣服一裹抱回了家。 张占鳌这人,土生土长的河南三门峡卢氏县山里汉子,家在伏牛山脚下一个小村,日子过得紧巴巴。村里人多靠种地,土薄收成少,他从小帮爸妈下地,锄头握得稳,手上老茧一层叠一层。成年娶媳妇,生儿育女,挤在土坯房里,灶台烟熏火燎,一家子就指望那点薄田。闲下来他爱去河边转悠,捕点鱼虾改善口粮,村里人说他老实,话少干活多。收秋后农活松,他照旧带工具下河,这回却撞上天上掉馅饼的事。 那天他赤脚踩进河里,双手在水下拨拉,卵石硌脚,虾鱼偶尔溜走。忽然脚下反光一闪,他低头揉眼瞧,那黄色石头卡得死死的,两边卵石夹牢。他四下瞅没人,双手扣紧边缘,用力一拽,石头松动带出水花,沉重压手。他赶紧用衣服裹上,捡鞋上岸,脚步快走村道,生怕别人瞧见。回家搁炕上,媳妇一看分量不轻,两人用秤一量,九百多克,黄澄澄的模样不像铜铁。起初他想融了卖钱,给媳妇打首饰,可媳妇说整块的珍贵,别急着动。 两人合计,这东西来路不明,不能乱传。张占鳌想起侄子在省地质研究院上班,赶紧打电话过去。侄子一听,第二天就赶来,接过石头转着看,表面凹凸不平,光泽柔和。他说这是天然狗头金,成色高,研究价值大,别私藏,交给国家合适。张占鳌夫妇点头,觉得侄子说得对,地里挖出的东西,本就该上交。几天后,他们包好石头,坐拖拉机进城,转车去研究院。工作人员接手,初步测了纯度九十三 percent,重量精确到九百六十四点五克,比普通金贵多了。 研究院转手给河南地质博物院,院里派人上村,车子颠簸山路,带奖金和牌匾上门。张占鳌接过东西,奖金够添农具家什,牌匾挂堂屋墙上,村里人听说后议论纷纷。专家们对石头细查,确认是狗头金王,形态像狗头,内含石英矿物,自然风化成块。这种金在国内少见,湖南四川都有报道,但这么大块纯度高的,全国罕有。它不是人工提炼,而是河水冲刷矿脉形成的线索,指向地下金源。 依据发现地,地质队拉设备上山,沿河谷布点钻探,挖沟取样,筛泥过滤颗粒。几个月下来,查出一条金矿带,长五公里,储量超五吨,藏在伏牛山脉岩层里。这矿带成因复杂,金元素从地壳深部上涌,遇水侵蚀散落河床。张占鳌这块金,就跟探路石似的,帮专家锁定了位置。要不是他捡到,国家勘探还得费劲。狗头金这东西,全球产地有限,中国多在秦岭一线,研究它能推断地质历史,找更多资源。 张占鳌捐金后,日子照旧,奖金花在修屋顶买种子,继续下地扛锄。村里人拿他当例子说,捡宝贝不独吞,才是真汉子。他晚年身体硬朗,还去河边坐坐,看水流过卵石,想起那年一闪的光。博物院把金王当镇馆宝,玻璃柜里陈列,标签写明发现者,游客来瞧的不少。这事传开,提醒大家,山里宝贝多,交给国家才稳当。
1988年5月,河南三门峡,村民张占鳌正打着赤脚在河里摸鱼虾,忽然,脚下的鹅卵石
历史拾遗者
2025-09-24 11:51:59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