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可能会称特朗普为一代奸雄吧,谁让他硬生生地把自己亲密战友的葬礼,愣是给办成了自己的“婚礼”呢? 9月21日亚利桑那州那场堪比“政治春晚”的葬礼,说是追悼会,其实现场氛围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加冕典礼。 而“主角”特朗普,不仅抢了死者风头,还顺手捧红了遗孀埃丽卡,把一场个人哀悼,硬生生整成了一场政治婚礼。 如果说历史记得的是凯撒的加冕,那么美国这一幕,怕是要被后人写进“奸雄教科书”。 地点选在可容纳6万人以上的格伦代尔州立农场体育场,安保级别定为“最高国家重要性”,场外人潮汹涌,线上转播点击破千万,连CNN都调侃“比奥斯卡还热”。 但真正让人咋舌的,是特朗普在台上的表现,他不是来悼念的,他是来“登基”的,他用长达30分钟的演讲,把本该哀伤的场合硬生生拗成了一场“美国自由的守夜仪式”。 他称查理·柯克是“为自由牺牲的殉道者”,话锋一转,便将矛头指向“激进左派”,暗示对方应为柯克之死负责,全程没有一丝证据,却赢得全场山呼海啸般的掌声。 这是悼词?不,这是一场精准拿捏保守派情绪的表演,特朗普把死亡包装成信仰,把哀悼换成动员,把柯克的离世变成自己政治叙事的一部分。 谁还记得那个年轻死去的活动家?大家只记得特朗普站在灯光下,像站在选举舞台上一样挥斥方遒。 真正让这场葬礼“变味”的,不只是特朗普,还有柯克的遗孀埃丽卡,她身穿白衣,金发披肩,神情坚定,仿佛不是来送别丈夫,而是来接过旗帜。 她当众宣布“原谅枪手”,引用《圣经》说“不可以恶报恶”,全场起立鼓掌,气氛一度近乎宗教仪式。 如果埃丽卡选择谴责持枪文化,那就是打自己丈夫的脸;反之,如果她继续支持持枪,那公众情绪可能会崩。 于是,她聪明地选择了一条中间路:宽恕,既贴合基督教保守派的价值观,又避免触碰丈夫的政治遗产。 更重要的是,这一举动为她赢得了道德制高点,顺利坐上了“美国转折点”组织的领导人位置。 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几天内完成了从“柯克夫人”到“保守派符号”的转化,这不是哀悼,这是权力的交接。 最让人议论纷纷的,是她与特朗普在舞台上的亲密互动:长时间拥抱、贴面而吻、手牵手合唱《God Bless America》,特朗普甚至搂她的腰,镜头前轻声细语。 有人骂“太快了吧”,有人说“对死者不敬”,但政治观察家看得明白,这不是情绪宣泄,这是政治语言。 埃丽卡的眼泪擦得恰到好处,笑容控制得像训练过一样,当特朗普说“查理是为我们死的”时,她破涕为笑,一点不差。 这场“婚礼式”的秀,传递的信息很清晰:保守派的火炬传到了埃丽卡手中,而她的合法性,正是由特朗普亲手“加冕”的,特朗普则借这场葬礼,重申了自己在MAGA阵营的绝对号召力。 更有意思的是,马斯克也来了,全场唯一一个能和特朗普平起平坐的商业大佬,特地从得州飞到亚利桑那,只为在现场与特朗普握手、与埃丽卡致意。 这一握,象征着科技资本、右翼政治与宗教情感的三方联盟正式成型,MAGA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系统性的政治网络。 柯克的死本可以成为一次公共反思的机会,一次对极端主义和枪支文化的集体警醒,但现在,它成了一场政治秀的燃料。 特朗普用“奸雄”式的手段,把哀悼变成动员,把死亡变成号令,把遗孀变成继承人,这种情感与权力的捆绑,不仅巩固了保守阵营的凝聚力,也加深了美国社会的裂痕。 特朗普阵营正在“系统性地将悲剧事件用于政治动员”,这不仅是对公共情感的消费,更是对民主共识的侵蚀。 当一个国家习惯于在悲剧中选边站队,而不是寻找解决方法时,真正危险的,不是哪一方胜出,而是制度本身的空心化。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场“葬礼变婚礼”的美国政治秀,未尝不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在高度分裂的社会结构下,情绪如何被操控、信仰如何被包装、权力如何被继承。 这种“情感动员+媒体操控”的政治套路,正在成为西方国家新的内政常态。 特朗普确实狠,狠到能在战友的葬礼上为自己铺路;埃丽卡确实稳,稳到能在泪水中把权力捧起,这不是戏剧,这是现实。 如果历史是一面镜子,那么这场“婚礼式”葬礼,将会是美国政治走向深层撕裂的重要节点,它告诉我们,权力永远不会浪费任何一次情绪动员的机会,无论那是婚礼,还是葬礼。
后世可能会称特朗普为一代奸雄吧,谁让他硬生生地把自己亲密战友的葬礼,愣是给办成了
碑刻春秋
2025-09-23 16:50:16
0
阅读:224
风雨
老特说柯克你放心走吧老婆我帮你照顾!看他妻子样也愿意!
用户11xxx70
老特的领导班子已经做的很好了,他们都是内心的真诚流露
用户19xxx58
川建国:汝尽管走之、吾照顾好你妻儿吧
大 便美丧
在一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