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还以为中国抛售美债,只是普通的金融操作?错了!真相是,我们正踩着俄罗斯 3000 亿资产被冻结的血泪教训,抢在美国信用崩盘前跳船逃生! (信源:每日经济新闻——最新披露:中国大规模减持美债,一个月抛了超1800亿元!央行已连续10个月买入黄金,专家:黄金不受单边制裁影响,可对冲美元风险) 2022 年冲突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直接冻结了俄罗斯海外 3000 多亿美元的资产,其中包括俄罗斯央行持有的美债、外汇储备,甚至还冻结了俄罗斯企业和个人的海外账户。 这意味着什么?相当于你在别人家里存了一大笔钱,人家突然翻脸说 “这钱不是你的了”,你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俄罗斯当时有多被动?想从海外调钱救急,调不出来;想跟其他国家做贸易结算,账户被封;连买粮食、买药品的钱,都被卡了脖子。 这事儿给所有国家敲了个警钟:把太多外汇储备放在美国手里,就是把 “软肋” 交给别人。 而美债,作为很多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配置,其实就是 “美国开的欠条”—— 我们买美债,本质是把钱借给美国,美国承诺到期还本付息。 可俄罗斯的遭遇证明,一旦中美关系出现极端情况,美国完全可能像冻结俄罗斯资产一样,冻结中国持有的美债和海外资产。 到时候,我们辛苦赚来的外汇,可能就成了 “别人口袋里的钱”。 美国不是号称‘信用第一’吗?怎么会随便冻结别人资产? 美国的 “信用”,从来都是服务于它的国家利益,一旦触及它的核心利益,所谓的 “信用” 随时可以撕毁。 这些年美国干过的 “毁约事” 还少吗?退出《巴黎协定》、撕毁《伊核协议》、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哪一次不是把 “规则” 踩在脚下?连它的盟友都时不时被 “割韭菜”,更别说我们了。 再看美债本身的风险。现在美国的国债规模已经突破 33 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要背负 10 万美元的债务。 为了还旧债,美国只能不断发新债,就像 “拆东墙补西墙”,一旦没人愿意买新债,或者买的人变少,美债就可能出现 “违约风险”。 虽然美国目前还能靠美元的 “世界货币” 地位撑着,但这种 “债务滚雪球” 的模式,早晚会有撑不下去的一天。 从 2021 年开始,我们持有的美债规模就从 1.2 万亿美元,降到了现在的 8000 多亿美元,这不是 “一时兴起”,而是有计划的 “资产调整”。 我们要做的,不是 “跟美国对着干”,而是把鸡蛋从 “美国这一个篮子” 里,分到更多篮子里 —— 比如增加黄金储备(现在中国黄金储备已经突破 2100 吨)、加大对其他国家国债的投资(比如欧元债、日元债)、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等。 可能有人会担心:“我们抛美债,美国会不会报复?” 其实我们的操作很 “稳”,不是 “一次性抛售”,而是 “慢慢减仓”,既不会引发美债价格大幅波动,也不会让美国找到 “报复” 的借口。 而且现在不止中国在抛美债,日本、英国等美国的盟友,也在悄悄减持美债 —— 大家都看明白了,美债的风险越来越大,谁都不想成为 “最后接盘的人”。 更重要的是,我们抛美债的同时,还在做一件更关键的事:推动 “人民币国际化”。 以前国际贸易大多用美元结算,不管是买石油还是买粮食,都得先换成美元。现在我们跟很多国家签了 “本币结算协议”,比如跟俄罗斯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石油贸易,跟沙特用人民币结算原油进口。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再储备那么多美元和美债,也不用担心美国突然冻结我们的资产。这才是 “跳出美元陷阱” 的根本办法。 金融安全不是 “小事”,而是跟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一样重要的 “国之大事”。以前我们可能觉得 “美国不敢随便动我们的资产”,但俄罗斯的例子告诉我们,在国家利益面前,美国没有 “不敢做”,只有 “想不想做”。 与其等到风险爆发再着急,不如提前布局,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金融领域的博弈虽然看不见硝烟,但比战场上的较量更复杂、更关键。我们普通人可能不用直接参与,但一定要看懂这背后的逻辑——国家每一次 “抛售美债”“增加黄金储备”“推动本币结算”,都是在为我们的未来铺路,都是在守护我们的 “钱袋子” 安全。 相信随着我们的金融体系越来越完善,我们会在这场 “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走得更稳、更远。 你们觉得中国抛售美债的操作,还有哪些深层意义?或者你们对 “人民币国际化” 有什么期待?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涨知识,也为国家的金融安全布局点赞!
“美国可以和中国‘脱钩’,但中国不能抛售美债!”美国贸易代表这话一出口,把霸权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