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步行是一个高效的生物力学过程,看似自然而轻松,但其实是一个复杂且高级的运动

从蓉看健康 2025-09-23 09:28:41

步态 步行是一个高效的生物力学过程,看似自然而轻松,但其实是一个复杂且高级的运动功能,而步态分析是我们物理治疗评估和治疗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就来讲讲【步态周期】中各关节活动范围,从新的角度讲步态。

步态周期是指行走过程中⼀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经过的时间。每⼀个步⾏周期分为:

——⽀撑相 (足底与地⾯的时期)

01,首次触底期

02,承重反应期

03,支撑中期

04,支撑末期

——摆动相 (支撑腿离开地面向前摆动阶段)

05,摆动前期

06,摆动初期

07,摆动中期

08,摆动末期

1.【首次触地期】

——特点

足跟着地第⼀次与地面接触的一瞬间

步态周期0-8%

——关节活动度范围

髋关节屈曲25-30°

膝关节屈曲2-5°

踝关节中立位

——PNF模式

骨盆前下模式

2.承重反应期

——特点

⼀侧足跟着地后至对侧下肢足趾离地时

重心位于行走最低点,髋膝踝联动减震

第一个双支撑相期

步态周期8-20%

——关节活动度范围

髋关节屈曲25-30°,髋伸肌群准备发力

膝关节屈曲15°,股四头肌离心缓冲

踝关节跖屈10°,胫骨前肌离心控制

——PNF模式

骨盆前下模式

3.支撑中期

——特点

对侧下肢离地至躯干位于⽀撑腿正上方,身体重心超过前脚时。

渐进性的髋关节伸展以及控制摆动腿向前, 此时重⼼位于⽀撑⾯的正上方, 强调单腿支撑期的平衡稳定能力,四肢和躯干排列稳定。

步态周期20-30%

——关节活动度范围

髋关节0°,臀中肌进行支撑

膝关节屈曲0-5°,股四头肌向心维持

踝关节背屈5°,腓肠肌离心控制

——PNF模式

骨盆后下模式

4.支撑末期

——特点

支撑腿足跟离地时到对侧下肢足跟着地,身体重心移到前脚。

主要是摆动期的推动⼒, ⾜跟渐进性离地, 控制踝关节背屈

步态周期30-50%

——关节活动度范围

髋关节伸展0-20°

膝关节伸直0°

踝关节背屈10°,小腿三头肌激活推动

——PNF模式

骨盆后下模式

5.摆动前期

——特点

对侧足跟着地至支撑腿足趾离地之前,对应对侧的承重反应期

第二个双支撑相期

步态周期50-60%

——关节活动度范围

髋关节伸展20°-0°

膝关节屈曲0-40°

踝关节背屈10°-跖屈20°

——PNF模式

骨盆后上模式

6.摆动初期

——特点

从支撑腿离地至该腿膝关节达到最大屈曲角度时,对应对侧支撑中期

足廓清: 使足离开地面

步态周期60-75%

——关节活动度范围

髋关节屈曲0-15°,髋屈肌向心

膝关节屈曲40-60°,屈膝肌向心

踝关节跖屈20°-10°

——PNF模式

骨盆后上模式

7.摆动中期

——特点

膝关节最达屈曲⻆度摆动到小腿与地⾯垂直时

保证足与地面的距离

步态周期75-85%

——关节活动度范围

髋关节屈曲15-25°

膝关节屈曲60-25°

踝关节跖屈10-0°

——PNF模式

骨盆前上模式

8.摆动末期

——特点

从与地⾯垂直的小腿向前摆动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前

向前摆动的速度减慢并调整足的位置

步态周期85-100%

——关节活动度范围

髋关节屈曲25°

膝关节屈曲25-0°

踝关节背屈0°

——PNF模式

骨盆前上模式

我们今天先来了解步态周期这个概念,等下期继续讲解步态每一步中涉及的肌肉,以及结合实际案例来评估患者在⾛路中产⽣不适的原因,如何运用PNF模式进行康复治疗[思考][思考]健闻登顶计划 运动康复

0 阅读:0
从蓉看健康

从蓉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