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一女子花了76元买了一斤熟的黄牛肉,回家一称发现只有356克,而她不吵不闹,好像没事发生似的,又去买了一斤黄牛肉...... 一斤熟牛肉卖76块,瞅着倒没啥特别的,可真拎回家往秤上一放,立马就不对劲了,足足少了144 克,差不多得有三分之一的肉没了,等于平白扔了二十多块钱,更扎心的是,这让人对日常买卖的信任感消失了。 这种事背后十有八九就是“鬼秤”在作怪,表面上它看着和普通电子秤一模一样,实际上早被动过手脚,程序改过,甚至还能用遥控器控制,顾客盯着数字看,觉得一切正常,可那数字早就被调过,精准得让人掉坑里都不自知。 商家真被抓个现行,总有一堆说辞,要么说“肉放久了水分蒸发”,要么怪“新来的员工不懂事”,再不就是推给“秤坏了没修”,这都是套路,目的是把明明白白的欺诈,装扮成一次无心之过。 可终究纸包不住火,监管人员只要拿个标准砝码一试,真相就暴露了,500克的砝码放上去,显示屏蹦出个720克,再多的解释也显得苍白无力,商家的脸当场就红了,这就是最直接的“认罪”。 碰上这种事,光靠吵架没用,浙江的姜女士和王芳就特别聪明,她们没有现场吵得面红耳赤,因为那样只会被商家怼得下不来台,还可能被其他顾客当成闹事的人,她们选择回家冷静下来,好好准备“武器”。 第二次她们又去买了一次,这回把手机镜头悄悄对准柜台,全程录下交易过程,付款截图、购物小票统统留好,回家后用自家秤或市场的公平秤复称,把称重结果拍下来。 这样一套完整的证据链就搞定了:有视频、有物证、有支付记录,接下来拨打12315或者直接去市场监管所,把材料一交,这事就不再是顾客和商家的口角,而是变成了官方介入的维权行动。 效果也很快显现,商家不光得退两次的钱,还得赔偿三倍,外加罚款两千块甚至停业整顿,法律的力量,比吵架有用多了。 有些商家被处罚之后,为了不丢生意,不光把秤换成了防作弊的新款式,还贴出了“少一两就赔十倍”的承诺,现在给顾客称肉的时候,还会主动多添一点儿,一边笑着一边说:“多出来的这部分,算我送您的”。 一次成功的维权,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进一块石头,激起的涟漪能影响整个市场,只要一家“鬼秤”被查处,周围的商户就会紧张起来,主动检查自己的秤,整个市场的公平秩序慢慢被拉回正轨。 说到底,缺斤短两这事儿能这么常见,就是因为太多人碰到了都选择忍了,心里想着“算了算了,犯不着”,但姜女士和王芳这事儿提醒咱们:消费者要维权,靠大嗓门吵没用,关键得拿得出证据、按规矩来。 其实用理性的办法、实实在在的行动把该要的公道讨回来,不光是为自己争口气,更是为了让整个市场能更公平些,这样咱们大伙儿买东西的时候,才能真踏实,不用总提心吊胆怕吃亏。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信源:(小强热线)
2023年,浙江,一女子花了76元买了一斤熟的黄牛肉,回家一称发现只有356克,
笑看云烟
2025-09-23 01:44:47
0
阅读:2790
笑着走下去
去菜市场买菜,没一个是准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