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势力,开始对中国的一些对国防,军工,科技贡献较大的高校下手了。他们编造各种所

繁梦间 2025-09-22 20:00:12

境外势力,开始对中国的一些对国防,军工,科技贡献较大的高校下手了。他们编造各种所谓的学生入学体验,制造话题。造谣抹黑,打击部分高校的声誉。 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已经在中国高校和学子身边打响,这是针对我们未来人才根基的一场围堵,攻击者正兵分两路,一条在明,一条在暗,交织成一张大网。 在明面上,舆论场就是他们的武器库,今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宿舍突然被一张旧照片打上了“战俘营”的标签,在小红书上疯狂传播,发帖的账号IP在加拿大,用的却是2013年旧楼改造前的照片。 就是这么一条漏洞百出的谣言,48小时内转评就冲到了3.2万,而校方辛辛苦苦拍了今年新投入使用的空调四人间实景来澄清,阅读量却只有区区五千,传播效率差了整整6倍,真相跑得还没谣言快。 这套打法并非孤例,在一些英文网站上,国防科技大学公开的慕课被恶意剪辑,包装成所谓的“内部洗脑课”,批量生成帖子进行抹黑。 而一些留学中介,正从学生们的“助力者”变成境外势力的“管道”,青年学生张某就踩了这样的坑,他报名了一家中介的“精英VIP”服务,对方号称能走“绿色通道”。 所谓的“润色”,竟是在他的申请文书里塞满了迎合反华偏见的虚假内容和政治言论。 张同学毫不知情,个人履历就这样被包装成了一个反华“急先锋”,这些中介为了经济利益和成功率,国家安全意识极其淡薄。 这种明暗结合的复合式攻击,带来的损害是多维度的,舆论场的抹黑,正一步步转化为现实中对中国学生的学术壁垒。 2024年中国学生赴美读研的offer接受率降到了58%,比之前下降了9个百分点。 有美国高校的招生官就坦言,收到过“政府提醒”,要对来自“国防七子”等高校的申请者进行额外审查,歧视性政策,就这样堂而皇之地挤压着中国学子的求学空间。 舆论战的背后,还有更直接的经济掠夺,国防科大那个假课程的帖子,不只是为了抹黑,帖子里附带的报名链接,要求填写身份证和护照号,短短半年,他们就获取了1.4万份有效简历。 更可怕的是,其中4300份简历还绑定了银行卡,这背后是可能超过2000万元的资金外流风险,这已经不是“软壁垒”,而是赤裸裸的“硬掠夺”。 而留学中介的行为,则触碰了国家安全的底线,根据《反间谍法实施细则》,捏造歪曲事实、散布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本身就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面对这种非对称的博弈,高校们选择用极致的“透明化”来突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干脆把新生报到搬上了B站直播,宿舍、食堂、实验室,全都给你看个够。 哈尔滨工程大学则上线了线上开放日小程序,一周内预约量就突破了10万,事实证明,主动出击效果显著,一条正向视频平均能带动1.8万次自主转发,这相当于获得了200万元的免费曝光。 2024年5月国家安全机关就依法处置了张同学案中涉事的中介机构。 官方也通过12339举报电话等渠道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要警惕文书“润色”背后的意识形态渗透。 这场战争破局的关键,绝不只是被动地辟谣,而是要建立一个主动、透明、多方联动的防御体系。 从高校的形象建设,到监管部门的依法打击,再到我们每个人的审慎辨别,都是这道防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 阅读:6
繁梦间

繁梦间

不被定义,庆幸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