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日记(完结篇):吾年七十有三,所见之道,非汝等所想 庚子年 腊月 望日 夜凉如水 今日有后生从2503年后叩心问吾:“夫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是悟道了?” 闻此问,吾莞尔。 悟与不悟,岂是口舌能争? 譬如鱼游水中,问其“可曾悟水”,岂非可笑? 然既问之,吾且道上一二。 所谓“从心所欲”,非是纵欲妄为,乃是心之所念,无非天理。 譬如日月之行,非是日月“想要”东升西落,乃是其本性自然,轨辙自合于天道。 吾之心,经七十载琢磨,已化却私意渣滓,纯乎天理流行。故心念才动,便是道理;举手动足,皆是法度。 此非“不起心不动念”,乃是起心动念处,即是天理发动处。无需一个“勉强的中”,吾之“中”本自现成,活泼泼地。 时人言“安而行之”,善矣! 然“安”之上,岂无境界? “安”是自家受用,如身居广厦,身心泰然。然“虑”是烛照万物,“得”是曲成天下。 吾非不能“虑”,不能“得”。删述六经,赞易序书,岂非“虑而后得”?吾之“得”,非为自家所得,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开出来世之道。 此非“虑而后得”,又是何物? 若只将“从心所欲”看作自家受用的安乐境界,便是小看了前人胸怀。 天地生我,岂是让我独享一个“心安理得”? 吾之“不逾矩”,正在于将这“心安”化入“礼乐”,将这“天理”布于春秋。 吾之一言一行,无不是道之流行发用,无不是在“虑”在“得”。 后世或疑,若天假我年,至八十、九十,境界又如何? 吾亦不知。 道无终穷,学无止境。 或许能如春风化雨,无声无臭,感通万物而莫知其然。 然此亦非有异于今日之我,不过是此心天理,更加圆融通透,无所窒碍罢了。 故尔等问我悟道否? 吾之道,不在玄谈空悟间,不在枯坐死守中。 它在箪食瓢饮的回也不改其乐里, 在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子路之勇里, 在告诸往而知来者的子贡之智里, 在吾吾道一以贯之的叹息里, 在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奔走里。 吾之心,早已不系于“悟”与“不悟”之名相。 吾之心,光明莹澈,随感而应,无所而不自得。 此心即道,此道即心。 —— 丘 复笔于心神交汇之处 (此文为孔夫子日记糸列终结篇,写于去杭州东站地铁上)
孔夫子日记(完结篇):吾年七十有三,所见之道,非汝等所想 庚子年腊月望日
上善若茶说
2025-09-21 09:37: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