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德国大众汽车发布了 9月20日德国大众汽车,又发布了一个让人担心的消息:他们再次下调了2025年的业绩,预期这次下调比七月份的那次还要狠! 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的业绩波动,背后藏着大众汽车这些年在转型路上踩的大坑。谁都知道,全球汽车行业现在都在往电动化、智能化转,大众作为传统车企里的“老大哥”,本来想靠ID系列电动车抢占市场,可没想到步子没迈稳,反而栽了跟头。2023年大众ID系列在全球卖了不到80万辆,连比亚迪的零头都不到;今年上半年更惨,中国市场的ID.3、ID.4销量直接下滑了30%,不少4S店都在降价清库存,有的车型优惠完比国产车还便宜,可还是没人买。 为啥大众的电动车卖不动?说穿了就是“跟不上趟”。国内的比亚迪、蔚来这些品牌,早就把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辅助玩得很溜,语音控制能精准识别方言,自动泊车连窄巷子都能搞定。可大众的ID系列呢?车机系统反应慢半拍,导航还经常导错路,之前有车主吐槽“用语音调空调,说了三遍才识别对”。更要命的是,大众的电池成本还降不下来——他们依赖的宁德时代电池,采购价比比亚迪自家生产的电池贵15%,再加上电动化平台的研发费用,ID系列的利润薄得像张纸,这次下调业绩预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电动车业务拖了后腿。 除了电动化,大众在燃油车市场的“基本盘”也在松动。以前国内消费者买合资车,总觉得“德国品质”靠谱,可现在不一样了。国产燃油车不仅价格便宜,配置还更高——10万级的吉利星越L,标配全景天窗、L2级辅助驾驶,而大众同价位的朗逸,连倒车影像都得选装。2024年上半年,大众燃油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跌了18%,曾经的“神车”朗逸、帕萨特,月销连2万辆都守不住,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更让大众头疼的是“内忧外患”。内部来看,大众的管理层这两年跟“走马灯”似的换,2022年换了CEO,2023年又换了中国区总裁,每次换帅都要调整战略,底下的团队根本没法稳定推进工作。有内部员工爆料,ID系列的研发方案一年改了三次,本来定好的快充技术,因为管理层意见不合,推迟了半年才装车,等上市的时候,国产车型早就用上更快的充电技术了。 外部压力就更大了。欧洲市场这边,欧盟的碳排放法规越来越严,2035年就要全面禁售燃油车,大众要是不能快点把电动车销量提上去,到时候得交巨额罚款;美国市场更不好啃,特斯拉和本土的福特、通用在电动车领域步步紧逼,大众去年在美国的电动车销量还不到5万辆,连特斯拉Model 3单月销量都比不上。中国市场作为大众的“营收重镇”,现在被国产车夹在中间,燃油车卖不动,电动车没人要,业绩能不往下掉吗? 这次业绩预期下调,估计会让大众的股价再受一波冲击。今年七月份第一次下调业绩后,大众股价当天就跌了5%,现在第二次下调,投资者肯定更没信心。有分析师预测,要是大众不能在明年之前拿出像样的电动车新品,2025年的业绩可能还要再缩水。毕竟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靠品牌吃老本”的时代了,跟不上消费者需求,再大的“老大哥”也得栽跟头。 大众现在最该做的,不是一次次下调业绩预期,而是好好想想怎么把电动车的产品力提上来。别总抱着“德国技术最牛”的老观念,多学学中国车企的灵活和创新——毕竟消费者买的是好用、实惠的车,不是“情怀”。要是再这么耗下去,别说2025年的业绩,恐怕连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一席之地”都保不住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 德国大众汽车发布了 9月20日德国大众汽车,又发布了一个让人担心的消息
正能量漂流瓶
2025-09-20 22:35:32
0
阅读: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