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用飞机航线换中国稀土?   9月18日,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约

物规硬核 2025-09-20 16:41:33

美国想用飞机航线换中国稀土?   9月18日,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致信特朗普,声称若中国限制对美稀土出口,美方就将禁止中国航班在美国及其盟友境内落地,并联合盟国在航空领域实施多项限制措施,企图以此胁迫中国。   稀土不是什么罕见的泥土,而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别看它们名字叫“稀土”,其实在地球上存量不少,只是开采和提炼特别困难。   这些元素堪称“工业味精”,加到各种产品里能让性能大幅提升,从战斗机到电动汽车,从手机屏幕到风力发电机,都离不开稀土,没有稀土,美国的F-35战机就飞不起来,苹果手机也造不出来。   目前全球大部分的稀土都是中国供应的,中国提供了全球60%的稀土开采量和85%的精炼加工,这优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美国现在很着急,想想看,如果中国真的限制稀土出口,美国很多高科技产业都可能停摆,所以这位穆勒纳尔议员就想出了“用航线换稀土”的主意。   但仔细想想,这个威胁有点不对等,飞机航线固然重要,但比起稀土对美国国防和科技产业的影响,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这就好比用一颗糖果换对方手里的金条,交易很难达成。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是经过几十年积累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些年来,中国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建立了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而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因为成本和环境考虑,逐渐把自己的稀土产业荒废了。   不过世界格局也在慢慢改变,美国重启了加州的稀土矿,澳大利亚等国也在增加产量,但问题在于,开采矿石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分离提纯技术门槛很高,不是一朝一夕能赶上的专家估计,至少要5年以上才能建立起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这场争端表面上是关于稀土的,实际上反映了全球化时代的一个困境:各国既相互需要,又害怕过于依赖他人。   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互相威胁,而是合作共赢,比如各国可以一起建立稀土储备体系,共享技术,共同应对危机,毕竟全球化让各国经济已经紧密相连,一刀两断对谁都没好处。   历史告诉我们,用威胁手段解决资源问题效果往往不好,1973年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结果反而推动了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这次的稀土争端很可能也会促进替代材料和回收技术的创新。   穆勒纳尔的提议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美国的焦虑,这种“你不给我稀土,我就不让你飞机落地”的想法,有点像小孩子吵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美国真正应该做的不是威胁中国,而是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盟国合作,建设替代供应链,同时投资研发稀土回收技术和替代材料。   中国也需要谨慎思考,虽然手握稀土这张王牌,但如果打得太狠,可能会促使各国加速寻找替代方案,最终削弱中国的优势,历史上很多资源大国都吃过这种亏。   这场稀土之争最终可能会让各国明白一个道理: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相互交织,最好的策略不是试图掐住别人脖子,而是让自己有更多选择,同时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毕竟,谁都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合作才是长久之道。

0 阅读:68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