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吓人!”江苏一老太凌晨熟睡时,突然感觉身上有东西,她猛地睁开眼,发现是13岁孙子在给她盖被子,和孙子交流时,对方一言不发,还淡定的走出屋门,老太意识到孙子可能在梦游,于是紧紧跟在他身上,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人意外,网友:梦游可不敢叫醒! 据9月18日点时新闻报道,老太太正在熟睡时却感觉胸口一沉,像是有什么压在身上。她猛地睁开眼,心脏“咚”地一声差点蹦出来。床边站着的人是自己13岁的孙子。 奇怪的是孩子动作轻柔,正小心地帮她把被子掖好。可他的眼神却空空荡荡,像是根本没看见她。没说一句话,也没停顿,转身就往门口走。这场景要搁在别人身上,恐怕早就被吓出冷汗。老太太直觉告诉她:孙子并不是清醒的,他可能在梦游。更让她心惊的是,孩子走得很稳,像是在执行某种任务。 她不敢贸然上去拦,生怕一喊把孩子吓出什么岔子,只能悄悄跟在后面。谁能想到一个睡梦中的孩子,会在院子里做出如此“日常”的事:先是拎水桶给树木浇水,然后跑到门口的秋千上轻轻摇晃。那神情,安静而专注,却全然没有意识。 这一幕像极了恐怖片里的桥段,却真真切切发生在自家院子里。老太太屏住呼吸,心里七上八下:这孩子要是突然跑出大门,或者摔倒了怎么办? 老太太知道自己一个人盯不住,于是赶紧叫醒家人,开始大家还有点不信,觉得“孩子都这么大了,从来没梦游过”。可当他们亲眼看到这一幕,所有质疑都变成了沉默。 孩子走路很稳,能绕过桌子椅子,像是闭着眼也有“雷达”。可他整张脸毫无表情,眼神涣散,完全不像平时那个活泼的孩子。家人屏住呼吸,谁也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敢伸手去摇醒他。那一刻屋里只剩下鞋底与地板摩擦的声音。每个人心里都揪着:要是出点意外,他们谁都拦不住。 直到孙子自己慢慢走回房间,重新躺下,大家才松了一口气。老太太的手还在微微发抖,她心里很清楚这不是小事。消息传开后,网上也炸了锅。有人惊叹老太太的冷静,有人分享自家孩子半夜梦游写作业的经历,还有人留言:“梦游千万不能叫醒,不然后果很严重。” 在医学上梦游有个学名“睡行症”。它常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尤其是睡眠不规律、压力大的孩子。和大众想象不一样,梦游并不是闭着眼睛瞎走。大多数梦游者眼睛是睁开的,只是没有聚焦,表情呆滞。更神奇的是他们能完成很多日常动作,像浇花、开门、甚至做家务。 那句“梦游的人不能叫醒,不然会吓疯”的说法,其实是误解。医生解释,突然叫醒梦游者的确可能让他们短暂惊慌,但不会导致精神失常。真正危险的是,如果在惊醒过程中,他们做出不理智的举动,比如乱跑乱跳,反而可能受伤。 所以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最好的办法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大声喊醒,而是轻轻引导他们回到床上,或者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医生还特别提醒:如果孩子频繁梦游,就必须去医院做检查。因为梦游并非单纯的“走神”,背后可能涉及神经系统、睡眠障碍,甚至心理压力等问题。 很多人以为梦游只是小插曲,顶多第二天忘得干干净净。但事实远比想象的严重。医生列举过不少案例:有人半夜梦游时打开家门跑到大街上,有人走到阳台差点翻下去,还有孩子半夜跑去厨房拿刀切水果……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风险。 像老太太孙子这种情况,要是没人跟着,很可能就走出院子,后果不堪设想。家长需要做的,是提前把环境布置好:门窗要锁好,避免孩子半夜走出去。危险物品(刀具、药品、电器)要收起来。家具尽量摆放整齐,不要留绊脚的东西。 还有个办法也被很多网友提到:安装摄像头。这样一来,一旦孩子夜里梦游,家人能第一时间知道;另一方面,录像也能提供给医生,方便诊断。 事后老太太带孙子去了医院。经过检查,医生确认孩子的睡眠问题比想象中复杂,医生的建议很明确,必须建立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睡前不要长时间盯着手机、平板,减少蓝光刺激。如果情况严重,可以配合心理疏导或医学治疗。 家人听完后心里五味杂陈。他们回想起孩子之前睡觉时偶尔说梦话,本来以为是小问题,没想到竟发展成梦游。老太太尤其自责:要是早点重视,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次惊魂。 专家提醒大多数孩子的梦游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消退,但家长千万别掉以轻心。其实梦游并不是“可怕的怪病”,只要方法得当,大多数孩子都能安全度过。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与理解。 别轻视“说梦话”,别忽略“不老实的睡姿”,更别把“偶尔梦游”当成玩笑。因为一旦真的出事,后悔也来不及。 在现代社会,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和生活节奏比以往更紧张,家长更需要保持警觉,既要科学面对,也要给予关爱。 毕竟健康的睡眠,不只是休息,更是成长的基石。 信息来源:点时新闻 2025年9月18日
“这是真吓人!”江苏一老太凌晨熟睡时,突然感觉身上有东西,她猛地睁开眼,发现是1
春诗明明
2025-09-20 12:52:39
0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