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王芳不顾父母的反对,嫁给大自己15岁的教授,但让王芳没想到的是从怀孕到生产,丈夫一次也没陪她去过医院,生孩子时丈夫也没来。 王芳出生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从小就是个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孩子,高考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实现了家人和自己多年的梦想。 四年的大学生活让她开阔了眼界,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毕业时,面对去大城市发展的机会,王芳却选择回到家乡,进入包头有线电视台工作,成为一名有编制的电台主持人。 刚入职的日子里,王芳满怀激情,可很快她就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刚接触主持工作时,她几乎什么都不懂,面对话筒会紧张到手心冒汗,声音也不够自然。 她只能一边看前辈主持的节目,一边在一旁记录学习,慢慢揣摩如何控制语速、把握节目节奏、与嘉宾互动。 经过几个月的磨练,她的能力逐渐提升,终于得到了电台领导的认可,被安排独立主持节目,第一次独立上麦,她既紧张又兴奋,播音结束后得到同事的鼓励,也让她对这份工作更有信心。 但是,工作稳定下来后,王芳心里渐渐升起了另一种情绪。每天重复着选题、录音、剪辑、播出,她发现自己的生活开始单调起来,似乎能提前预见自己未来十年的样子,于是她有些犹豫了。 她开始规划自己的目标:家庭、事业。 王芳的丈夫田捷,是一位比她年长十五岁的知名科学家。 两人第一次相遇是在一档访谈节目上,短短的交流让他们产生了好感,也由此开启了一段特别的缘分。 王芳主持节目时真诚、专注又带着几分随性,这种自然的气质深深吸引了田捷,尽管两人年龄相差不小,田捷仍坚定地展开追求。 王芳也被田捷的学识、沉稳和强烈的责任感打动,慢慢走近了他的生活,最终两人携手步入婚姻。 很快王芳怀孕,但是她不愿意就此放弃工作,她本可以在怀孕后申请长时间休假,可这样对于节目来说就不太好。 于是经过和制片人的商量,她决定坚持工作,并把自己孕期的真实经历、情绪和身体变化分享给观众,希望能为准妈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鼓励。 但因为过度劳累,她在怀孕八个月时就早产了,送进医院时身边没有家人陪伴,她只能自己签下那份紧急手术同意书。 孩子出生后,她只休了四十天就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每周挤出两个下午录制节目,其余的时间则完全投入到照顾孩子中。 她既没有请保姆,也没有请月嫂,只是在录节目的时候把孩子暂时交给母亲帮忙看着,白天忙工作,晚上亲自哄孩子,几乎没有完整的休息时间,却仍然坚持亲力亲为。 而王芳和丈夫的生活,基本上是靠着几份“协议”维持着,比如“亲密协议”,规定每天必须拥抱;“敬老协议”则明确了和长辈的互动,违规还有惩罚。 还有定期的“旅游协议”和互不查看手机的“隐私协议”。 这听着冰冷,却是他们维系关系的工具,用规则来保证情感的连接,同时捍卫各自的独立空间,这就是王芳所说的“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一种主动的选择,不是无奈的自我安慰。 她真正追求的,是一种不被打扰的松弛感和自由。 说到底,王芳是自己人生的终极责任人,她给自己的人生兜底。 从内蒙古放弃“铁饭碗”来北京闯荡,到后来一年录制超千期节目,甚至把刚出生的女儿带到演播室边工作边带娃,她从没把安全感寄托在任何人身上。 她的第一本书,写了92个爱情故事,一下就冲到情感类图书榜首。第二本,又拉着两位产科专家,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了本孕期手册。 中年之后,她一头扎进直播带货,凭着那股真诚劲儿,又杀进了榜单前列。 她的人生,就是一部自我开拓史。 所以,当健康一次次亮起红灯,从支气管扩张一年住六次院,到40岁时身体因劳累而出血,再到那场凶险的肺部手术,她都扛过来了,那种“碎掉也不吭声”的坚韧,是她的底色。 王芳的故事给很多人提了个醒。幸福,可能不是找到那个完美的另一半,而是先建立一个强大自洽的“自我”。 她的婚姻、事业,都是她与自己签订的“人生总协议”下的具体条款。而这份协议的核心只有一条:最终解释权,永远归自己所有。 信息来源:当当网——资深情感电视节目主持人王芳与您分享婚恋幸福的秘诀;《我爱我家》口述
1999年6月,67岁的默多克为了迎娶邓文迪,与第二任妻子安娜离婚,分得17亿美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