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张新建正准备筹拍《闯关东》,他开出200万的高价想邀请陈道明出演男主

论史家 2025-09-20 09:27:10

2008年,张新建正准备筹拍《闯关东》,他开出200万的高价想邀请陈道明出演男主朱开山一角,没想到却遭到拒绝,后来,他又找到了李幼斌,可没想到也被拒绝,就在他为此发愁时,事情却出现了转机......   经典的出炉,背后总少不了几番折腾,《闯关东》里“朱开山”这个角色的诞生,就是这么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 它最初有个完美的理想蓝图,却在现实里几经波折,最终由一个“备选”演员,成就了无法超越的经典。   在《闯关东》筹备初期,朱开山这个角色就被赋予了极高的期望,编剧高满堂在构思这个角色时,脑海中浮现的是陈道明那样气质沉稳、演技精湛的老戏骨。 这位山东汉子需要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市井烟火气,更要有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不拔。   导演张新建对这个角色同样有着明确的定位,在他看来,朱开山作为全剧的灵魂人物,必须由演技"炉火纯青"的演员来诠释。 为了请动陈道明,剧组拿出了十足的诚意,据业内人士透露,片酬直接开到了200万,在当时的电视剧市场,这已是相当可观的数字。   陈道明本人看完剧本后也是赞不绝口,连连称赞"真好",剧组一度以为胜券在握,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陈道明的档期早已排满,根本抽不开身。 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剧组所有人的头上,最心仪的人选来不了,这部大戏的灵魂人物就这样悬在了半空中。   就在张新建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想到了李幼斌,那时候李幼斌刚凭《亮剑》里的“李云龙”火遍大江南北,演这种硬汉角色正合适,可没想到,李幼斌初次接到邀请,竟然也拒绝。   他的顾虑非常现实,不是钱也不是剧本,而是拍摄地:东北,他以前在东北拍戏,零下几十度的天气把身体给冻出了毛病,一想到要在冰天雪地里待上几个月,他就打怵,生怕再落下一身大病。   事情就这么僵住了,可好剧本的魅力却是挡也挡不住的,李幼斌回到家后,鬼使神差地又把《闯关东》的剧本翻了出来。 他原本只是想再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就彻底陷了进去,高满堂笔下的朱开山有血有肉,那种为了生存而不断抗争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 他越看越觉得,如果错过这么一个角色,绝对会是演艺生涯中的一大遗憾,这不仅是一个好角色,更是一部有望创造收视奇迹的好戏。 最终,对艺术的渴望战胜了对严寒的恐惧,李幼斌主动给张新建打了个电话,表示自己愿意接下朱开山这个角色,导演那边简直是喜出望外,两人一拍即合,迅速敲定了合作。 接下角色后,李幼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朱开山与已经深入人心的李云龙区分开来。 他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不能让观众在看朱开山时,想起的还是那个咋咋呼呼的八路军团长。 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像山一样沉稳厚重的东北汉子,一个在命运面前不屈不挠的闯关人。 为了准确把握角色,李幼斌查阅了大量关于清末民初东北移民的历史资料,深入了解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他甚至专门学习了山东方言,力求在语言上更加贴近角色的出身背景。 在片场,李幼斌对朱开山那种"执拗"又"直率"的性格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他的表演既有力量又有细腻,既能展现出朱开山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又能表现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脆弱和无奈。 后来这部剧一播出,火爆程度完全不输《亮剑》,中央电视台更是以每集60多万的高价买下版权,直接定为开年大戏在黄金档播出,“朱开山”也成了李幼斌演艺生涯里又一座高峰。 许多观众表示,正是李幼斌的精湛演技,让他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挣扎与坚韧,看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或许,这就是艺术创作的魅力所在,最完美的结果,往往不是按照最初的计划一帆风顺地实现的,而是在各种偶然与必然的交织中,出人意料地呈现出来。

0 阅读:139

猜你喜欢

论史家

论史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