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开始“选人”了!很多人还在看,国民党下一届主席会是谁。大错特错!从邀请洪秀柱参加阅兵,到这次邀请苑举正和周锡玮,来参加“重庆•台湾周”,我们早就已经用“官方邀请函”,替国民党,选出了谁才是我们,真正想对话的人!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不少人还在关注国民党下一届主席会是谁,但咱们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党主席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真正愿意推动两岸关系向前走。 这招新打法一出,立马有了显著效果,先是邀请洪秀柱参加阅兵,接着又请苑举正、周锡玮参加“重庆·台湾周”,而这些被邀请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立场坚定,做实事。 为什么要改变策略?还得从过去的教训说起。 以前推动两岸服贸协议时,大陆满怀诚意想让台湾服务业分一杯羹,结果国民党内部吵成一锅粥,有的怕得罪选票装聋作哑,有的随波逐流瞎起哄,最后好事变成了烂事。 这次转变思路很简单,不找政党,直接找人。 像苑举正这样的教授,在课堂上就敢用史实说话,讲两岸一家人的道理;周锡玮带着台湾茶农去福建教种茶,让两岸农民都能赚到钱,这些实打实的行动,比空洞的政治对话有用多了。 新规则看重三个方面,理念要正确,实干要出效果,还要有一定影响力。 比如在专业领域有发言权,能带动一批人,整合各方资源,这样的人,才是大陆真正想要对话的对象。 这种精准“滴灌”式的合作方式,让两岸交流变得更加务实,不再是虚头巴脑的框架协议,而是一个个实在的项目;不再看你官多大,而是看你能做成多少实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大陆对台工作的一次重要创新,绕开了政党这个不稳定因素,直接和真正愿意推动两岸关系的人对话,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这种新模式在经贸领域尤其明显,昆山台商座谈会就是个好例子,大陆直接邀请了十位深耕两岸合作的台商,其中一位老板两年内就帮50多家台湾小企业进入大陆新能源产业链,这比等着政党出面牵线搭桥强多了。 文化领域的合作更是亮点频出,重庆办两岸非遗展时,特意请来台湾木雕师傅黄志隆。 而这位师傅态度鲜明,有人找他合作要求改“去中国化”主题,他当场回绝:木雕手艺是老祖宗传的,两岸本来就是一家! 通过精准选择合作对象,两岸交流开始出现新气象,谈判桌变成了工作台,政治口号变成了实际项目,空洞的框架协议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而每一个被看重的人,都在用行动证明两岸合作的价值。 这种转变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那些真正想为两岸关系做事的人,开始主动靠拢,年轻的手艺人想参与非遗传承,中小企业想融入产业链,学者愿意发声,企业家愿意投资。 现在回看这一系列变化,就能明白大陆的战略眼光,与其把宝押在摇摆不定的政党身上,不如直接扶持那些有担当、有行动力的个人和团体,这样做不仅效率更高,还能形成示范效应。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看身份”到“重实效”,大陆对台工作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不在乎你是谁,只在乎你做什么,这种务实作风,正在重塑两岸交流的新格局。 可以预见,这种“选对人”的方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因为它不仅避开了政治干扰,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推动两岸关系的“真正动力”——那些愿意付出实际行动的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大陆开始“选人”了!很多人还在看,国民党下一届主席会是谁。大错特错!从邀请洪秀柱
木槿论事
2025-09-19 18:44:4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