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诸将不服粟裕指挥,毛主席为此犯愁时,陈毅献上一计迎刃而解! 1947年初,华

野史记录 2025-09-17 20:47:08

山东诸将不服粟裕指挥,毛主席为此犯愁时,陈毅献上一计迎刃而解! 1947年初,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华东野战军由原来的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而成,由陈毅出任华野司令,粟裕出任华野副司令,并由粟裕负责指挥作战,成为华野实际上的军事主官。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个决定简直太英明了。陈毅在合并之前,指挥部队在外线作战,结果由于敌军兵力太多,武器装备也优于我军,导致作战频频失利。而粟裕则在解放战争初期表现突出,可谓是捷报频传,每次都能在敌众我寡的处境下创造奇迹,这也是粟裕被人称赞善打神仙仗的原因。 陈毅有威望,而且有能力,对粟裕这样的军事天才能够不计个人得失的包容,可以给粟裕提供更大的舞台。而粟裕的军事能力超强,他手底下的兵多了,武器装备提升了,未来定然可以打更多胜仗。 同时,华中野战军有粟裕这样的军事指挥官,在对敌作战中思路灵活,机动性强,尤其善于打运动战。而山东野战军则积累颇多,活力十足,善长打攻坚战。这两者合兵一处,可以互相弥补不足,加之粟裕的指挥,未来在战场上的表现着实令人期待! 但华东野战军成立以后,却遇到另一个难题,那就是山东野战军的将领们资历比粟裕深,都是打了多少年仗的老革命,现在让他们听粟裕指挥,一时间难以接受。尽管此前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也已经安排陈毅在华野作战,但这些将领们对陈毅固然是敬重,执行粟裕命令时却总是很别扭。 最要命的是,山东野战军的武器装备基础要比华中野战军好,军中的积累富足,大炮和弹药充足,打起仗来也阔气。平日里指挥作战,更倾向于当面锣对面鼓的对轰,与粟裕的打法完全不同。这种情况下,粟裕制定的战术执行起来就更显得有些不顺手,双方肯定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期。 而这种事情解决起来很麻烦,完全不是一道命令就能改变的,只能随着时间推移,安稳渡过磨合期,在一次次交战中让这些将领对粟裕认可,这才能解决问题。但当时的战局非常紧张,哪有时间慢慢磨合,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后续作战恐怕会出现不利局面。 但要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实在是没什么合适的办法,陈毅总不能每次开作战会议的时候,都陪在粟裕身边。更何况陈毅有更重要的任务,肩上的担子也很重,无法长期留在华野,未来还要兼顾中野那边的军务。 为了这件事,毛主席犯了愁。正在这个时候,陈毅主动找到了毛主席,拿出一份文件来交给毛主席过目。毛主席接过来一看,原来陈毅给毛主席看的是一份战报。这份战报十分详细,无论是敌我双方的对比,还是战前动员、战斗中的部署,以及最后的战果,全都列的清清楚楚。 该战报一共包含了7场战斗胜利的资料,正是粟裕此前率部取得的苏中七捷。一直以来,山东野战军的将领们对粟裕有多厉害都是听别人口口相传,实际上粟裕的能力并不是特别了解。陈毅拿出这份作战报告的用意,其实就是要让山东野战军的将领们,通过这份战报感受粟裕的实力到底怎么样? 这份战报被送到华野以后,粟裕此前在苏中的七战指挥细节均被铺展在众将的面前。有临场应对敌援军突然而至的指挥若定,有以少胜多的奇妙构思,有围点打援的漂亮伏击,更有运动战中歼敌的精彩表现! 这一系列操作看下来,即便是认为粟裕的资历不足,但对粟裕的军事才能也已经有所了解。看了战报以后,一部分将领对粟裕的看法出现了改观,信任随之加深了。但此前的胜利毕竟是过去了,山东的将领们没有亲眼见识到粟裕当时的实际指挥,只有在未来实战中再取得这样的战果,那才能真正令人信服。 所以,陈毅坐镇的华野,能让山东那些资历老的将领们耐住性子听粟裕指挥;这份战报能帮粟裕暂时赢得认可,而想真正得到肯定,打铁还需自身硬。否则陈毅坐镇,只能是帮助一时,而过往战果丰厚,也只能认为是偶然的昙花一现。 即便是陈毅对粟裕一再支持,但也只是给他赢得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到最后他能否在军中站稳脚跟,还有靠真本事说话。 但粟裕的本事可是实打实的,此后指挥华野作战期间,可谓是连战连捷。即便是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下,粟裕也总能在瞬间集结局部优势兵力,在敌人数十万大军中,一口吃掉突出来的部分,瓦解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铁桶”式推进,最终成为我军战史上一颗无比闪耀的将星!

0 阅读:216

猜你喜欢

野史记录

野史记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