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民族英雄左宗棠收复了新疆,可很少有人了解,他在新疆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只不过官方为了维护民族团结,100多年来始终没有明说!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大家都知道左宗棠是那个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那片风沙漫天的土地上,他其实还干了一件比打仗更难的事。 只是因为太敏感,官方一百多年都不太愿意提起,毕竟打下来的地盘是看得见的功劳,可让不同民族的心真正拧在一起,那是另一场无声的硬仗。 十九世纪的新疆,真是一锅粥,阿古柏借着清朝内乱的空子,从中亚杀了过来,拉着英俄这两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朋友,硬是把南疆搞得天翻地覆。 沙俄更不要脸,直接占了伊犁,还一副“我是来维稳的”的样子,清廷朝堂上吵成一团,李鸿章主张“海防第一”,意思是这西北破地方花钱多、回报少,索性不要了。 而左宗棠脾气一上来,直接拍案:新疆不要了,蒙古就危险,蒙古不要了,京师就没了!皇帝想了想,觉得这老头说得有道理,干脆让他带兵收复新疆。 说是让他去打仗,左宗棠心里明白,这仗可不是随便打一打的事,新疆那么大,粮草、军费都得提前备好,不然别说打胜仗,连大兵都得饿死在路上。 他把海关的税收抵押了,找洋行借钱,自己还变卖了祖产,硬是东拼西凑凑出一笔军费。 粮食就更夸张了,从甘肃往新疆运,一年光运费就得花掉百百万两白银,可以说这仗还没打,钱就先烧出个窟窿来。 1876年春天,七万大军分两路西进,古牧地那一炮轰塌城墙,清军顺势杀进城去,算是打响头炮。 等到1878年初,南疆各城也陆续收复,阿古柏见大势已去,直接气得暴毙,至此除了伊犁还被沙俄霸着,新疆绝大部分又回到清朝手里。 说到这儿,很多人以为左宗棠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其实不然,他心里很清楚,土地打下来了,人心可不一定稳。 要是老百姓觉得你只是换了个朝廷,日子还是一样苦,哪天又来个阿古柏,照样有人响应,左宗棠比谁都明白,真正的胜利得让老百姓觉得,这片地是他们的家,而不仅仅是某个朝廷的地盘。 于是他先干了一件听起来不起眼的事:废掉汉回分城! 以前城里汉人住东头,回民住西头,泾渭分明,隔着高墙互不来往,左宗棠一声令下,拆墙随便住,想混哪就混哪。 慢慢地,集市上有人吆喝着卖茶叶,也有人旁边烤着馕饼,汉语维吾尔语夹杂着喊价,城里热闹了,人心的隔阂却在不知不觉中消融。 光拆墙不够,他又在新疆各地办起义学,专门从湖南、陕西请来会双语的先生,让孩子们既学汉文,也能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左宗棠心里有数,打铁还得靠娃娃们,从小把大家的心拧在一块儿,长大了才不至于隔阂重重。 接着就是最费力的事,让人安下心来生活,他推行垦荒即授田,不分汉回,只要肯开荒就给地,大批农民、退伍兵,甚至坐过牢的人,都被吸引到新疆来种田。 他们带来了内地的农具和技术,跟当地人一起修水渠、建堤坝,戈壁滩慢慢变成了良田,粮食产量上来了,日子稳定了,老百姓才不会跟着乱跑。 左宗棠还盯着长远的事儿,士兵沿官道种下成排的杨柳树,夏天给行人遮荫,秋天挡风固土,这些树后来被叫做左公柳,从陕西到新疆,几千里绿线,就像在黄沙里画出生命的痕迹。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新疆不仅重新纳入版图,还在社会层面慢慢跟内地拧成一股绳,左宗棠没去搞什么强制同化,宗教习俗照旧,政令用双语,让每个人都听得懂、愿意听。 几十年过去,新疆再没发生过大规模的叛乱,和他当年的安排脱不了关系,所以说左宗棠的伟大,不光在于他收复了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更在于他让不同民族的人开始有了共同的生活、共同的记忆。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大家都知道民族英雄左宗棠收复了新疆,可很少有人了解,他在新疆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只
叁号知识局
2025-09-17 19:07:31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