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6岁的白薇与婆婆吵嘴,丈夫居然抡起凳子砸在她背上,婆婆见她倒下,扑上去咬断了她的脚筋!白薇好不容易才逃回到娘家,谁知父亲却呵斥道:“不要脸的东西,滚回你婆家去!” 1909年湖南资兴县的夏夜,蝉鸣声中夹杂着少女压抑的啜泣,十六岁的白薇蜷缩在柴房角落,背上新添的淤青还渗着血丝。 几小时前,因为撞破婆婆与村中账房的私会,她被丈夫抡起板凳砸倒在地,更令人发指的是,婆婆竟扑上来生生咬断了她的左脚筋,剧痛中,这个读过《女诫》也偷偷翻过《新青年》的姑娘,第一次萌生了逃离的念头。 白薇的出生本不该如此悲惨,父亲是留日归来的同盟会成员,表面上推崇新思想,书房里却堆着《列女传》和《孝经》。 他给女儿取名时特意选了"薇"这个雅字,却在她六岁时亲手在一纸童养媳契约上按了手印,母亲总是垂着眼帘绣花,每当女儿偷偷跑来诉苦,只会用针线筐里的碎布给女儿包扎伤口,连一句安慰都吝于给予。 那个血染的深夜,白薇拖着残腿爬过两道田埂。 娘家的青砖瓦房出现在眼前时,她几乎要昏厥过去,但父亲的呵斥比婆家的棍棒更刺骨:"不要脸的东西!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母亲躲在纺车后,连头都不敢抬,只有舅舅偷偷塞给她半个窝头,望着她血肉模糊的脚踝直叹气。 资江的水汽在晨雾中氤氲,舅舅突然在河边嚎啕大哭,乡亲们围过来时,只见岸边散落着带血的破衣和砸变形的铁锅。 "投河了!老李家的童养媳跳江了!"消息传开时,白薇正藏在运棉花的货舱里,忍着剧痛用草藥敷伤口,舅舅连夜把她送到衡阳,托关系弄来了全新的身份文书。 1915年衡阳第三女子师范的开学典礼上,出现个踮脚走路的插班生,同学们好奇这个总坐在最后排的姑娘为何总是带着伤疤笑,她们不知道,每当校门口出现资兴口音的外乡人,白薇就会整夜睡不着觉,把剪刀藏在枕头下。 她的作文总是被老师用朱笔圈满佳句,但若问起家世,便只余沉默。 灾难在1918年春天再度降临,父亲不知从哪打听到消息,带着族老冲进学校要"捉拿逃妇"。 女学生们手挽手组成人墙,老校长怒斥:"这里是培育新女性的地方,不是宗族祠堂!"同学们凑钱买了一张去上海的船票,教务主任悄悄塞给她介绍信:"去找陈独秀先生,他在办留法勤工俭学。" 1924年东京樱花盛开时,白薇在居酒屋擦着桌子偷学日语,房东太太永远不知道,这个每天黎明才下班的中国女工,怀里揣着东京高等女子师范的入学通知书,她睡过新宿站的长椅,吃过面包店的过期点心,却坚持用工钱订阅《朝日新闻》和《播种人》杂志。 1931年上海北四川路的内山书店,鲁迅先生看着眼前消瘦的女作家感慨:"听说你用写稿费买枪支援抗日?" 白薇跛着脚走到书架旁,轻声回答:"先生,比起脚上的旧伤,国破之痛更锥心。"《北斗》杂志上接连出现署名"白薇"的战地通讯,谁还记得这曾是某个童养媳逃亡路上随口编的化名,取"白薇乃野生贱药,愈摧折愈繁茂"之意。 1987年北京协和医院的病床上,弥留之际的老人忽然睁开眼,护士听见她喃喃说着日语单词,忙找翻译来听。年轻的日语实习生俯身良久,红着眼圈直起身:"奶奶在背《荒城之月》...像是很久以前有人教她的。" 窗外白玉兰正落着花瓣,覆盖了这位无子女、无墓碑的女作家的一生,唯有图书馆目录卡上,还记载着《跳关东》《北宁路某站》等作品编号,沉默诉说着从童养媳到革命作家的传奇蜕变。
1909年,16岁的白薇与婆婆吵嘴,丈夫居然抡起凳子砸在她背上,婆婆见她倒下,扑
张五笙说历史
2025-09-16 14:43:07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