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压根都没有想到,中国这么快就对原产于美国的模拟芯片动手了。中方出手意味着模拟芯片中国国产可以替代了。美国模拟芯片纵横天下的时代要结束了,美国的模拟芯片可以滚出中国了。美国压根都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这场调查瞄准的不是小众产品,而是 40 纳米及以上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这些芯片就像电子设备的 “神经接头”,从传统电器到新能源产业都离不开它们。更关键的是,被调查的企业名单里,赫然躺着德州仪器、ADI 这些在全球模拟芯片市场叱咤风云的名字。 美国芯片巨头们大概没想过,自己惯用的市场策略会成为被调查的导火索。数据显示,2022 到 2024 这三年里,美国相关芯片对华进口量一路涨了 37%,但价格反而跌了一半还多。 通用接口芯片的倾销幅度超过 300%,栅极驱动芯片更是达到 458.51%,这种 “量增价跌” 的打法,直接把国内企业逼到了 “被动跟跌” 的困境。 短短三年,美国芯片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 35.4% 冲到了 44.98%,进口量占比更是高达 62.14%。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2024 年市场规模就有 1953 亿元,占了全球 35% 的份额。 美国巨头靠着低价倾销几乎垄断了半壁江山,却没想到中国国内产业已经具备了反击的底气。这份底气来自国产芯片的悄悄成长。虽然整体自给率还只有 16%,但不同领域已经冒出了不少 “尖子生”。 圣邦股份早就挤进了华为基站的供应链,思瑞浦的运算放大器在国内几乎没对手,纳芯微的 28 纳米工艺芯片功耗比传统产品低 30%,还能稳定量产。就连最难啃的车规级芯片,芯海科技的产品也已经装进了比亚迪的车里。 政策的助力更让国产替代踩下了油门。国家大基金三期投了 3440 亿元,地方政府也跟着出台千亿级扶持计划。这次反倾销调查更像是一把 “清障锤”,为国产芯片腾出了千亿级的替代空间。 有意思的是,国际市场刚好迎来复苏拐点,ADI、德州仪器这些大厂刚在 2025 年初实现营收反弹,就撞上了中国市场的变局。 国产企业早就不是零散作战了。纳芯微收购麦歌恩,思瑞浦拿下创芯微,晶丰明源并入凌鸥创芯,这种并购整合的路子和当年德州仪器崛起的路径如出一辙。 毕竟模拟芯片品类太多,靠单打独斗很难全面突破,而现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分层竞争的格局,每家企业在细分领域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 当然,要真正站稳脚跟还有硬仗要打。模拟芯片研发靠的是经验,优秀的工程师得深耕十年以上,这不是短期内能补齐的短板。 而且德州仪器这样的巨头毛利率还维持在 58% 以上,技术和规模优势仍在。但至少现在,中国市场不再是美国芯片可以随意定价的 “后花园”。 从被低价倾销挤压生存空间,到主动发起反倾销调查,这背后的变化已经说明了一切。美国或许还在回味垄断市场的日子,却没看清中国企业已经在消费电子、通信甚至汽车领域悄悄完成了布局。 这场调查要持续到明年 9 月,最终结果还需等待,但国产替代的大趋势已经挡不住了。当政策托底、技术突破、市场需求三者聚到一起,美国模拟芯片纵横天下的时代,是不是真的要慢慢落幕了? 你觉得国产芯片接下来能在哪些领域最快实现突破?
为什么说中国不愿意给美国台阶下?双方宁可两败俱伤,也不肯给对方一个台阶,但事情没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