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表示,如果中国成为新的世界领导者,希望到时候中国能对美国手下留情。 克林顿最近接受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大卫·伊格内修斯访谈,谈全球化心得,内容收在新书里。他回顾任内推动贸易举措,本想通过全球化帮美国和世界,但现实偏离轨道。美国没兑现对工人援助承诺,财政吃紧没法搞好福利,导致民粹和民族主义反弹。民主党选票流失,2016年希拉里在大选中栽在特朗普手上,铁锈带选民不满克林顿贸易政策,转投对手。 谈到中国,克林顿说当初以为让中国入世贸会促其变化。他预见中国会超美成最大经济体,目标是确保那天到来时,对美国无害,也不对中国有险。他强调早期太乐观,现在看有偏差。这话网上传成“希望中国手下留情”,但实际是战略考虑,不是求饶。克林顿原话体现现实判断,想通过接触塑造互利格局,避免对抗。 1998年访华期间,中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联合声明指健康关系符合两国利益,对21世纪和平繁荣重要。克林顿推中国入世贸,庆祝这步历史性。访谈中他指出私营部门影响力超公共部门,资本流动快,政府征税难,资金不足缓解工人不满。全球化好处现在少人思考,大家更关注负面。 保守派批克林顿对华太天真,左翼民主党不认他经济学套路。拜登蔑视克林顿式贸易,转投本土制造。克林顿无奈表示,局面复杂,中美关系现状反映美国政策调整。特朗普时代起,美方单边打压加剧紧张。中方强调遏制挡不住中国壮大。专家如安德鲁·布朗指出,美国低估中国韧性和制造实力,中国体制运转高效,过去误判崩溃论不对。中国有挑战,但能力强。 克林顿访谈显示美国政界对中美前景心态纠结,一方面认中国经济趋势,另一方面盼发展不损美国。这跟网传求情不同,更像对国际格局变化的评估。 全球化后,美国制造业外移,铁锈带失业增多,社区衰退。2016选举不满情绪爆发,希拉里关键州失票。特朗普上台征收关税,限技术出口,中美贸易战打响,企业供应链中断。2020年拜登胜选,推基础设施法,投钱建芯片和电动车厂。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称过去以为政策能根本改中国是错,现在不以此为目标。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表示,如果中国成为新的世界领导者,希望到时候中国能对美国手下留情
文史啊旺
2025-09-14 22:37:5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