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丕让(1896—1941)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将领,一位英勇不屈的抗日民族英雄。出生于辽宁省宽甸县,后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投身抗日斗争,直至为国捐躯。[祈祷][祈祷][祈祷] 冯丕让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1907年,11岁的冯丕让在原籍私塾读书,后因家贫辍学,随父务农。 1932年,他随同父母、亲友远离故乡,来到黑龙江省穆棱县奎山区麻山村(今奎山属林口、麻山属鸡西)落户。 1933年3月,冯丕让参加了党领导的麻山村抗日救国会,4月被选为麻山村救国会会长。 同年6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确立了坚定的革命信仰。 1934年初,冯丕让任穆棱县奎山区抗日救国会会长,4月任中共奎山区委书记。他发动和组织爱国群众,给抗日队伍送粮、捐款、购买药品、布匹和枪支弹药,使吉庆沟成为抗日活动的根据地。 1935年10月,冯丕让成功营救了被捕的密山县委书记刘曙华(化名老曹)。他利用伪甲长的身份作掩护,设计将刘曙华从日本宪兵队的监视下救出,保护了党的干部。 1936年3月,冯丕让担任抗联五军军部副官长。5月,奎山区反日会被破坏,冯丕让在险境中依然坚持斗争,曾机智地打死煤矿日本顾问和翻译7人,并成功突围。日军曾逮捕他的家眷作人质企图胁迫他投降,但这更加坚定了他抗日的决心,后家眷经党组织营救脱险。 冯丕让和抗联五军副军长柴世荣、军政治部主任季青等,各领导一支抗日队伍,在穆棱县的下城子村、悬羊砬子、兴源村猴石沟等地开展游击斗争,并以猴石沟屯为根据地,在大顶子山建立了密营。 1937年,他参与指挥了多次战斗,如在穆棱县雷锋岐、百草沟等地粉碎日伪军“讨伐”,并准确提供情报,配合主力部队取得胜利。 即便在1938年秋后抗日联军斗争形势日益严峻,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时,冯丕让仍率部活动在六峰山、大顶子山、悬羊砬子等地,与日军进行多次战斗。 1940年秋,冯丕让担任抗联三支队长兼参谋长。他化装下山为部队筹备冬装时,被日伪特务包永伦跟踪,在兴源砍椽沟大架山遭到日伪警队的袭击。 冯丕让在掩护战友突围时,不幸腿部负重伤而被捕。 他被押到穆棱县下城子日本守备队。 在狱中,敌人对冯丕让施行了种种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 最后,残暴的敌人竟用狼狗撕咬,吃掉了冯丕让的肉体,壮烈牺牲。 2015年8月24日,冯丕让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21年,为弘扬冯丕让烈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穆棱市政府在下城子镇孤榆树村,庄严竖立了一尊刻画冯丕让腿部重伤仍英勇战斗的雕像。 他的孙子冯向斌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追寻祖父的革命足迹,守护和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冯丕让烈士的一生,是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从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优秀的抗日联军指挥员,最后为民族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和学习。 #记录我的2025#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冯丕让(1896—1941)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将领,一位英勇不屈的抗日民族英雄。
史迹奇闻号
2025-09-14 11:07:27
0
阅读:5